??

??地方民政部门收到了部队寄来的推荐函,信中详细介绍了马春贵在部队的光辉业绩。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小城,也传到了县领导那里。

??按照当时的安置政策,退伍战士原则上是,哪里来回哪里去。在县政府召开的退伍战士安置协调会上,民政部门和人武部的领导都极力推荐给马春贵安排一个适当的工作。县领导也被马春贵的事迹感动了,破例同意了主管部门的意见。

??马春贵被分配到县物资公司工作,当了一名采购员,成了一名国家正式职工,户口也被公安部门破例农转非。

??马春贵有了工作,这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已经是一种特殊待遇了。马春贵从内心感谢地方党委政府给予自己的厚爱,他下决心再干一番事业。

??马春贵带回了部队的光荣传统,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物资采购员,其工作性质就是一年到头跑来跑去的,天南海北不少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虽然工资不高,也谈不上什么奖金,仅一点点出差补助,但马春贵觉得生活的很充实。他那“马式简易保养、维修法”的老经验在物资采购这个行当上也派上了用场,一个小本子上也密密麻麻记载着什么,有文字,有图像,还有一组又一组的数字,他用自己的方法再去创造辉煌。这不,才来一年,就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又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李凤花如愿以偿地盼回了久思的丈夫,也相安无事的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可好景不长,李凤花又节外生枝了。

??李凤花自从进城以后,开始思想上变化并不大,任劳任怨地工作和辛苦的带着幼小的孩子,也能常回家看看双方二老,大家对她印象也好。可时间久了,城里的东西见的多了,思想上也起很大的变化。

??虽然丈夫被自己“调”回来了,家也像一个家了,孩子也认这个父亲了,可丈夫一天到晚不着家,整天在单位忙碌着,尤其是经常出差,这不跟在部队一样吗。近在咫尺,可望而不可及。就是回来住几天,或者是住上一段时间,那也像过路客似的。

??李凤花面对这样近似寂寞的生活,渐渐感到枯躁无味,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空虚感油然而生,她自认为这样活下去太委屈自己了,太无聊了,太累了。

??现在的李凤花早已不是在乡下工作时的李凤花了,那时的李凤花单纯、善良,又十分循规蹈矩。现在的李凤花爱打扮,爱交际,又好吃懒做。她看的最多的是那些鱼贯进出宾馆的大大小小的人物们,她很羡慕那些公款吃喝的人们,但她最恨的也是那些大吃大喝的人们。他们凭什么拿着**的钱到处摆阔,一顿酒席可以吃掉我几个月的工资,凭什么呀。她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我整天侍候别人,低三下四的,自己得到什么呢,还是一贫如洗。

??对于常相见,又不能常相依的丈夫,李凤花有一肚子苦水和怨气。上班、干家务活和带孩子,苦点、累点,也就算了。我也是个女人,而且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可自己与守活寡有什么两样呢,丈夫能帮自己什么忙,能给予我多少欢乐呢?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投错了胎,嫁错了人。她并不怀疑丈夫对自己的忠诚,她知道丈夫是个功臣,是个老先进,但功臣能当饭吃吗,他给我带来什么幸福呢,还不是一肚子烦恼。

??人要学好是一辈子的事,人要学坏一日足矣。

??重物质享受,轻精神文明的李凤花,根本不把什么荣誉之类的事放在眼里。她自以为穿不如人,吃不如人,住也不如人,她看不惯的事情就知道抱怨。由此,产生了畸形的不平衡心理,整天萎靡不振。有了畸形的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形之路,李凤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