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地并不是一块完整的空地,而是三条路的交汇处。每条路上空,都挂满了红色或蓝色的横幅,路边也有不少桌椅和海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停留在摊位边,了解各个社团暑期实践的成果。

摄影社的摊位接近核心点。不像别的社仅仅用几个画架撑开海报,摄影社的海报使用了两米高、四米长的铁架,在一片小打小闹的海报当中,格外大气显眼。

游梓萱身后不远,两个女生旁若无人地议论:

“摄影社今年又出大招,开学才几天,办完摄影展接着组织募捐。昨天还有路等之的新闻发布会,好像是暑期实践期间拍摄的照片拿了国际青年摄影奖。我不太懂摄影圈的事,应该算是个了不起的奖,小剧场挤了不少记者呢。”

“获奖的照片是不是海报上的那张?我听摄影社的朋友说,这次募捐的海报是他们社长亲自拍摄和设计的。”

“是那张。这两天报道估计就要发出来了,正好碰上新生报到,我看今年摄影社又不愁招不到新社员。”

游梓萱把脚步放缓,仰起头,边欣赏海报,边顺着人潮慢慢往前移动。

海报上,破旧的桌椅、瓦片残缺的屋顶、衣着褴褛的孩子……这些场景半透明地覆盖在背景上;它们背后,月光下群山的暗影、倾斜而下的瀑布若影若现;一群萤火虫亮闪闪地飞舞在桌椅边、屋顶上、孩子的眼睛里……

身边的人群仿佛也变得半透明,她又回到了盛夏的柳庄,耳边响起了孩子们乡音浓浓却高亢嘹亮的读书声……

明明是为募捐而制作的海报,却没有让人感受到一点辛酸和苦痛,反而充满了梦幻和希望。

为什么路等之会跋山涉水进入山谷,为什么会调整好镜头等到夜深……她似乎懂了。看着路等之拍摄制作的海报,就像通过他的镜头、他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她心如鸣鼓,感觉全身被暖洋洋的、流动着的物质包裹着。

身后的女生还在讨论:

“我们沐风剧社就是吃亏在这点呀。徐社长毕业以后就没有高人气的领袖人物。”

“唉,新生入学什么都不懂,也不清楚哪个社团整体实力最强,这时候就得比哪个社有号召力强的社员。”

“所以我们大一时学长学姐才会重点培养何璨,他在新社员里条件是最好的,大家都希望他能握好徐舟学长的交接棒。成为新一代的人气王。可惜,人气是培养出来了,人却逃跑了。”

“嘘,那边那个,不就是何璨?”

“真的哎。他身边的女生长得不错,不知道对沐风剧社有没有兴趣。”

“副社长想挖摄影社的人呀?”

“随便说说的。我哪敢挖摄影社的人啊!当年我跟着学姐们把何璨从摄影社的活动室硬是架回沐风的排练厅,路等之往排练厅门口一站,脸一黑,照x光似的把我们里里外外扫视一遍,学姐们就跟失了魂一样放了手。那个场面让我足足做了三天噩梦。”

两个女生躲避着何璨的视线,故意绕道,隔着人群往商业街方向走远。

“梓萱!阿璨!”邱雯朝他们微笑挥手。

游梓萱对邱雯先喊了她的名字而开心。她小跑过去,脸颊通红,乖巧地喊了句:“邱雯姐。”

何璨和邱雯打个招呼,便去了另一张桌子和徐萍萍讨论捐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