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门迤西,为右院巷、沿河西巷、万寿寺巷、按察司、医学、便民巷、西龙须河、兵马司、大中寺、雅俗桥、巡海道、西河道院、眉寿坊、都仓巷、福州府、春台馆、甘棠院、双松亭、威武堂、运盐司、忠毅侯庙、崇真君祠、福州都督府儒学。

  右院巷 宋右司理列署于此,今废。

  沿河西巷 虎节门之西。

  万寿寺巷 有寺,今废。俗呼香巷,巷内有横巷通按察司前及沿河西巷。

  按察司 即宋提刑司也。明道二年,提刑刘立之建。乾道间,增置武臣提刑,寓转运行司。淳熙三年,武提刑叶南仲始分建公宇为东、西厅视事。元初,改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复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并以东厅视事,以西厅为南台监察司。大德八年,宪使普化增筑东厅。国朝洪武二年,改为福建提刑按察司。堂曰“澄清。”建福宁道于中门之东偏,以旧监察行司为察院,巡按御史居之。正统五年,移福宁道于钱局,移察院于西街,其地皆入本司。成化元年,按察使马文升复鬻民居辟为通衢。经暦司、司狱司、寅宾馆、土地祠,俱在司内。

  医学 即本府惠民药局,屡建屡毁,万历二十五年重建。

  便民巷 在按察司西,俗呼马房巷,中有电光李夫人庙。西衙巷在其西。

  西龙须河 在大中寺东。俗谓鼓楼龙头、双门龙鼻,九仙、乌石二塔龙角,龙须东、西河。桥其上者四:曰便民、曰宜兴,并西;曰龙须(屯道西南)、曰仁爱,并东。

  兵马司 在大中寺东南。国朝初,三卫十七所各有兵马司,司巡警。岁久倾圮,多为豪家侵没,所存惟此。

  雅俗桥 在子城清泰门外,今俗呼杨桥。有清泰楼,今废。

  大中寺 有山名钟山,梁太守袁士俊居第内,时闻钟声,舍宅为寺。隋改为鸿业寺。唐上元中,更名福唐。大中四年,更今名。后梁开平中1,王审知建定慧塔七级,今毁。有八百罗汉像、观音像在寺西偏。

  宋陈藻2《宿大中寺》:“壮游初到郑公乡3,与子吟哦古佛旁。老去同时人死尽,那知来此话僧房。”

  明曾仕鑑《宿钟山寺》:“宝地深双树,钟山匝一枝。莲灯供夜读,香积假晨炊。过懒僧留奕,消愁独咏诗。无心与俗混,名姓恐人知。”屠本畯《大中寺》:“萧寺过从数,携樽晚更同。客寻求仲侣,人羡谢家风。笑傲筵频徙,追随兴不穷。无因陪竟夕,惆怅白头翁。”陈椿《憩钟山寺》:“微月淡娟娟,清风净四禅。地疑灵鹫涌,山似巨鳌连。烛烬将分夜,钟鸣欲曙天。上乘何处悟,愿借一灯传。”

  巡海道 在大中寺西。正统五年建为西察院。嘉靖中,更为福宁道;三十年,改监军道。后罢监军,遂为巡海道。

  眉寿坊 在遵义坊直街之南。元至治初,居民张安定一百五岁,总管吴绎建坊,今废。

  西河道院 在眉寿坊内,元大德九年建。旁有玄坛祠,今并废。虎婆祠,在道院之南,架石为梁,建亭其上,祀江夫人,屡昭灵应。

  定远桥 在子城丰乐门外,旧名义和,今西门半街也。桥以东,为遵义坊;桥以西,晋时西湖。今湖凐塞,居民鳞次。

  都仓巷 宋时积贮于此,今呼旧米仓。有三巷环绕相通。

  福州府 在越王山之南,布政司之西。即宋安抚司、春台馆、忠义堂址也。元为亳州万戸府。国朝洪武二年,改建福州府,大辟廨宇,中门外为寅宾馆,其东为土地祠。列馆于东者二,曰:总捕,曰清军海防;于西者一,曰理刑。刑馆之北为司狱司、经历司、照磨所。正德间,知府王子言凿东、西二井,曰青龙泉、白龙泉。先是,州治在今布政司,历晋、唐、宋至元,始立总管府于谯楼。入国朝,改建今所。

  春台馆 宋时,有州园在牙门之西,岁以二月启钥,纵士民游赏4,阅月而止。今园馆废撤已久,读蔡君谟、程公辟二守诗,其风致可想也。

  宋蔡襄《开花园》:“风物朝来好,园林雨后清。鱼游知水暖,蝶戏觉春晴。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游观聊自适,不用管絃迎。”程师孟《春风亭》:“为报寻芳沽酒客,年年到此且徘徊。”

  甘棠院 在忠义堂之西。宋开宝九年,钱昱辟负郭隙地构亭,凡四:曰梦蝶,曰枕流,曰临风,曰绮霞。又别创小斋,介于四亭。其南为门,榜曰“甘棠院”。天圣中,郡守陈绛重修。熙宁六年,郡守元秋中更名春台馆。其后四亭俱废。绍兴十年,郡守张浚理梦蝶亭故址为偃盖亭。二十三年,郡守张宗元改创为秀野亭。又创清风亭于秀野之南,今并废。

  双松亭 在秀野亭之东。宋嘉祐间,郡守蔡襄建,自隶匾。宣和七年,提刑俞向修。绍兴二年,郡守程迈重修。今废。

  忠义堂 在逍遥堂之南,宋治平元年建。堂东、西壁绘像,周公以下四十有七人。宣和间,守黄裳更名“得像”,自为“记”。今废。

  都转运盐使司 在谯楼之西,即宋西外宗正司址。旧记,宋转运行衙在威武门西南,东为运判司,西为转运司。熙宁既筑子城,并二司为一。政和间,始并入提刑司,而迁转运行司于迎仙馆。靖康元年,又以廉访使衙为之。左试院之西即旧驻泊厅地也。而迎仙馆遂为转运东行司,寻废。元更置福建等处盐课市舶转运使司于福星坊内旧福星馆。皇祐元年始移今所。延祐四年,运使郭朶喜建。国朝洪武初,置福建运盐使司。成化十四年,运使康骥重建经历司,在堂之东,运使、同知、副使三署俱后堂北。

  忠毅侯庙 在谯楼右百步许。元至正十四年建,祀副元帅陈君用5。今废。

  唐福州都督府儒学 在今布政司右,盐运司左。后移建于城南。初,闽人未知学,学宫废坠。唐大历八年,李椅以御史大夫都督福建,领观察诸使,考頖宫之制为此学,由是海滨以不学为耻。独孤及撰“记”,铭曰:“公之文,肃恭且仁,宣力事君,润饬经术,底缓斯民;公之武,鳏寡不侮,刚亦不吐,率师勤王,戡厥丑虏。易俗移风,经始頖宫。百堵皆兴,孔堂崇崇。四科6以班,乃侯乃公。秩秩祀典,锵锵礼容。大昕鼓箧7,学士萃止,褒衣方履,登降以齿。从公于迈,乐我泮水。我疆我理,讲论资始。比屋为儒,俊造如林。缦胡8之缨,化为青衿。公宜难老,为学司南。斜日告凶,实天菲忱。翙翙和鸾兮,不闻遗音。愿言思君兮,如玉如金。镂馀烈于此石,以塞罢市者之心。”

  崇真君祠 在谯楼之右。祀玄武。

  自北街达于北门,为威武堂、西湖楼、蕃宣楼、新丰巷、冲真道观、登云书院、钱唐巷、东峰巷、越峰社学、遗爱门。

  北街 本旧西场巷,有登云坊。国朝重建越山寺,辟巷为衢,俗名新街,又呼土街。以新辟未及砌石,今坦然如砥。

  威武堂 在忠义堂之西。宋嘉祐间,郡守蔡襄建并书额。前有教场,训练士卒;西有敦教侯庙,今废。

  西湖楼 在蕃宣楼之西。宋淳熙,郡守赵汝愚重浚西湖,复即其地创澄澜阁。

  蕃宣楼 在子城西北,即碧峰亭。

  以上二楼,并熙宁二年郡守程师孟修筑子城,创于城上,今并废。

  新丰巷 内有新丰庵,今废。以通府治,俗呼府巷。

  冲真道观 元至正二十年建,有瀛航亭。国朝正统初,知府张徽修。成化十六年,知府唐珣重修,今废。

  登云书院 在府治西北街之东,旧灵官堂址。国朝成化十七年,知府唐珣建。中为正堂,塑宣圣及四配像。前为书室,凡二十馀,岁延师训诸生,置田给之。其地在登云坊内,因名其书院。莆田黄仲昭“记”。今书院废,田地并为豪右所蚀。

  怀安县 在府治北。国朝洪武初,建于芋原石岊。十一年,始移建城内。知县薛武营创有劳,尚书林瀚为“记”。大门之内,树榕二株,盖数百年物云。万历八年,县废,并入侯官。二十五年,督抚军门金公学曾更为军器库,像关壮缪,严祀之。

  钱唐巷 通北门后街、拱辰坊巷内。(有乾元寺,今废。)讹为钱唐。

  东峰巷 内有东峰庵,今废。

  越峰社学 在华林坊口,今渐圮废。

  遗爱门 即今北门。宋郡守元绛数出城,登凤池山,故名其门。

  由遗爱门折而南为后街、佑圣宫、西湖坊、水晶宫、赞福庙、悦济桥、熙然坊、北水关、晏公庙、毛胡桥、开化院、宜秋桥、怀安学(怀安县学)、余府巷、西湖(湖西草堂)、林泮宅、通仙门、忠烈祠、迎仙道院、双抛桥。

  后街 在北门。迤南委巷经纬,悉达于土街。

  佑圣宫 在府治西新营巷内,俗呼道堂。今废。

  西湖坊 旧为赞城坊,俗呼西峰巷。今废。

  赞福庙 在府治之西。汉闽越王郢开州西大路,积土成丘,后人即其地立庙祀之。今为里社。

  水晶宫 五代伪闽建。王氏据有闽土,筑室百馀间,临西湖上,擕后宫从子城复道中出游。其时,北街尽西湖也,岁久址失。闽人指湖中小山为水晶宫故址,非是。

  悦济桥 桥之东有巷,巷内有庵。桥废。桥达于土街,桥下有沟,旧滨西湖,今为平陆,其桥犹存。

  熙然坊 今废。坊之东有巷达于土街。今塞。

  北水关 旧为闸,引西湖水入城,其后多淤,民以为病。万历十七年,知府江铎为葺治之,实于水利有关。事具叶相国向高“记”。

  晏公坊 今名淳仁坊。其巷东达登云,迤西则后曹也。晏公,海神。义取海晏。闽滨海,多祀之。

  毛胡桥 在北门后曹桥之西,有巷达怀安学后。

  开化院 宋景祐四年建,在府治之西。又龙山院,宋端拱二年建,并废。按:《三山志》:“开化院,宋初尚在城中侯官县西北,闽人指西湖中小山为开化故址,非是。”

  宜秋桥 相传闽时,凿渠引西湖清水贯城而入,沿丰乐门城隅与浦尾潮接,为浴马之所,且以涤秽云。

  怀安县学 宋时,在石岊旧县治之东。国朝洪武十二年,徙县入郡城,移今所,建讲堂。正统二年,布政使周颐始市民地,建大成殿于讲堂之西南。四年,布政使万正复拓而新之。万历八年,学废。二十二年,都御史许孚远即学宫为共学书院。

  余府巷 宋丞相余深宅。今怀安学皆其故址。

  湖西草堂 在余府巷内。弘治间,有张都阃者居此,其孙万里,官阃幕,有文名,寻卒。宅数易主。

  明林炫《秋日饮湖西楼》:“张楼开宴湖水头,山光苍翠满西楼。隔城荷芰临风好,绕席松筠带雨幽。肃肃三花云倚树,迢迢一雁月横秋。惭予醉甚虚良会,载酒期为十日留。”

  林泮宅 在通仙门内。泮,官大司徒,有冰蘖声。当道廉其贤为营是宅。后式微,转市其从孙藩伯懋举居之。

  通仙门 今城西门也。以梁时王霸升举,故名。数堞巍峨,甲于七门。匾曰:“海滨邹鲁。”重关中,有义勇关武安王祠,最灵应。

  忠烈祠 在善化坊内。嘉靖中,改怀安社学,祀忠烈孙燧。燧死宸濠之难,先官闽参政,闽人怀之。

  迎仙道院 在浦尾官园前。宋时,迎白玉蟾居此。嘉定二年赐额,今阙败,民混居之。玉蟾本闽清葛氏子,名长庚,随大父官琼管,祖、父沦逝,母改适白氏,遂从其姓。幼有奇姿,长通仙术,遍游名山,有文集行于世。

  双抛桥 与发苗桥纵横。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初郡城凿渠,通潮二派:东南自水部门入,经虎节河而西;西南自西水关入,经观音桥至浦尾而东,俱会于双抛桥。西水又自观音桥而南,经常丰仓前至澳门桥,与东潮合。东潮又自津门楼经安泰桥与西潮合。二潮吐吞,缭绕若带,会城一奇也。今民居殽杂,河渠多淤,潮亦罕接。治水使者当加之意云。

  

  【注释】

  1.原刊本作“后唐开平中”,“唐”字误,应为“梁”,今改。

  2.陈藻:字元洁,宋福州福清(今为市)人,名儒林网山之高足。著有《朱轩集》。

  3.郑公乡:汉郑玄为一代名儒,人称其家乡为郑公乡。此借指文化发达地区。

  4.原刊本作“纵士民游尝”,“尝”字误,应为“赏。”今改。

  5.原刊本作“祠副元帅陈君用。”“祠”字误,应为“祀。”今改。

  6.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7.鼓箧:击鼓警众,开箧出示治经之成果。后用以借喻勤政劝学。

  8.缦胡:古代武士服饰,即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