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序

侯榕生

二十余年前,中国广播公司有个很受听众欢迎的节目"猜谜晚会"。事隔多年,我们寄居美国的老中们,当然是老一辈的老中,常常引用"四个灯,答对啦"这句话。该节目主持人,即是丁秉鐩先生。不但此也,丁先生也主持大型平剧清唱晚会,是当时广播界的红人儿。

丁秉鐩先生,在我们小地方北平住过不少年,卒业于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也在天津住过多年,在他生前大著《北平、天津及其他》有很详细的说明。

那时,我们不但听到广播中丁先生的高亮声音,在平剧演出的场地,准可以看到他的本人:高大、健壮,笑口常开,一口的京片子。那时,大鹏剧团演出多在空军介寿堂,其他剧团演出多在国光戏院--即国军文艺中心--在前五排的左方,是剧评家的专席,群贤毕集,其中有两位高身量的北平人,一位是包缉庭先生,另一位即是丁秉鐩先生。包先生是北平科班富连成专家,丁先生则涉猎广泛,多着重平剧成名演员的描写、介绍、轶事,对每一位名伶都是一幅忠实而完整的画像,所搜罗的资料也非常翔实。对于名伶演出的记载,可追溯到民国三年,其中有系统的文章,如:杨小楼、金少山,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张君秋四小名旦,黄桂秋、徐碧云、程玉菁、李香匀四大霉旦,孟小冬与言高谭马、李万春与李少春郎舅之争,等等,以燕京散人为笔名的大作,散见于国内杂志报章,以及香港《大成》杂志,描写生动,人物活跃欲出,极具可读性。美国寒舍猫庐珍藏丁秉鐩先生的《北平、天津及其他》、《孟小冬与言高谭马》两著作,乃舍亲陈衡力公使所馈赠,丁陈二位原系北平燕京大学同学,也是戏迷同好,赠之不久,即闻丁先生以心脏病逝世,再不久,陈衡力先生亦去世,算来应是年前往事了。而《国剧名伶轶事》一书,迄无觅处。 旧历年前夕,由美返台,与老乳母共度春节。节后会友,遇大地出版社社长姚姊宜瑛,谈到丁秉鐩先生三著作,早已购下版权,拟再版问世,惜觅丁先生令爱丁琪女士不着,无人写序,事隔五年向拖在这里等尔。闻之,不顾浅陋,当场自告奋勇,说是我可以替他写点什么,这就是上述与丁先生有关的滴滴点点。

当年在戏院中前五排左方的剧评家们,多已物化,只小周郎、王元富二君为硕果仅存者,写剧评原为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名伶轶事来龙去脉的专题报导,舍丁君外并无来者。现在,剧评家凋谢了,连发表这类文章的地盘也难找到了,二十余年的人事变迁,令人感叹。而在这渐渐步上功利主义的社会中,居然有人要把丁秉鐩先生的遗著,重版问世,怎不令人拍案称快!

离台在际,拉杂写来,权当序言,不到之处,莫怪。

1989年2月25日永和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