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星占术认为“箕星好风”,以前许多风角大师对星象非常精通,由此引申出来的风占也非常灵验,比如暴风猛吹井口,其家必有妇女主丧,百验百中,至于羊角扶摇,龙卷狂飙,皆为自然之风,现代科学发展,已经完全可以依赖仪器对这类风象进行准确预测。wWw.QuanBen-XiaoShuo.CoM

但对于这种“赑风”,各类风占书籍并无记载,其原因是这类风侯极其罕见,它只形成于玄阴之地,也只对纯阳之体起消解作用,对普通**却无危害,从我遇到的赑风来看,似乎是来自于那副绿棺,但绿棺为什么会产生赑风,则是不得而知了,因为赑风虽只在玄阴地产生,但并非所有的玄阴地都会产生这种可怕的怪风。

卢生在天书中对 “赑风”也有记载:生于玄阴之地,专解纯阳之体。据说这种风从修道之人泥丸宫中吹入,过丹田,钻六腑,穿九窍,瞬间骨肉消疏,元神寂灭,化为一堆烂泥。古代的道术高深之士最为惧怕这种赑风,一旦被赑风缠上,顷刻间骨肉消疏、元神消融,任你千年道行都将废于一旦,所以他们也称这种赑风为“天劫风”,迷信恐慌之余,他们认为自己以人力延命长生,实为夺天地造化之理,自然为天地不容,受此天劫也是上天报应,其实并非这么回事,许多神秘现象只是囿于我们的认知局限,一时无法解释而已,不能完全归于因果宿命。

太常婆婆躲过赑风,脸色大变,她从黑水中跃出,叱喝了一声,手中的一点光华已打入了绿棺之中,地洞中绿光突然大盛,整个棺材燃烧出耀眼的绿火,那是遭致锁魂的百年尸身凝聚出来的碧玉在燃烧,无数的阴魂能量散发出明亮而阴冷的火焰,棺中的老人尸体在火焰中扭曲了一下,骨骼渐渐挛缩,最终在火焰中消失了。

我从石壁的罅隙里找到昏迷中的天乙道人,把他拖到了岸边。远远望去,太常婆婆踏水而立,宛如一个美丽的凌波仙子,但我知道她纵然能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也和我,和文小姐,甚至和太常婆婆自己都没有关系,眼前的年轻女子只不过是道家成仙学说里的一个幻影而已。

绿棺中的古尸我虽然没能近距离看见,但古尸以天虫分魂离魄,想来应该是那位学究天人的陶姓祖师。地洞中的盐渍之尸是被孙祖锁魂而死的清兵,这些清兵的魂魄被困在死体内经久难出,为整个地洞提供了连绵不绝的玄阴能量,也把陶姓祖师的驻魂天虫化为了永久不灭的生死体,他生前经过千辛万苦,为的是死后灵魂再生,想不到造化弄人,最后也只是制造了一个长生不死的幻梦而已。

我国神话传说里的仙人是“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无常殃”,时至今日,凡夫俗子们虽然明白了很多科学知识,但在潜意识里总会认为世上或许真的存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山洞、地宫、海上仙山,里面更会住着一些长生不老的地仙,说起来还是世人的贪生心理作怪。其实何止世人,茅山宗虽以符箓祝咒闻名,但也没忘了道家的成仙理想,就连先师卢生也在天书中宣称自己已列入仙籍,只不过他身为仙人,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不着形相,世人无法看见罢了。他吹嘘说:“仙人者,绝于人境、不杂人居,其居之地,并非实有,亦非虚无,乃出有入无之境,所谓清虚之境也。清虚之境,迥异人间,居之可以不生不死,永寿永昌。”

我当初对卢生的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张铁嘴嘴上不说,其实也是腹诽的居多。卢生既然能够破碎虚空,阴尽阳存,就应该在天书中记载明白,却偏偏在这个关键点上语焉不详,也不知是故弄玄虚还是本就子虚乌有。据天书自述,卢生脱离茅山宗,最根本的缘由就是茅山术法极易堕入鬼仙之途。鬼仙者,不离乎鬼也,虽能通灵而久存,毕竟无法永久。茅山宗虽然不乏道术高深人士,但无论是符箓招魂还是丹鼎炼丹,总是在不自觉中误入歧路,就连茅山四老这样的人物都不能幸免,这大概与茅山宗偏重于对自身及他人魂魄控制的术法不无干系。千百年来,世间修炼者众,能修至阳神出宫的自不在少数,但真能进入道家的冲举之境,即俗世所称的白日飞升却世所罕见,所谓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却是千难万难,尤其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能够洁身断欲已属不易,大智如了空禅师、桀然禅师等人,尚不能达到仙家境界,可知古往今来,修炼成仙之说终究只是虚幻,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纵能看见,到底成空。

但既有水月镜花,则必有真月真花在,所以成仙之说历久不衰,多少修炼之士前赴后继,虽不能真正超凡入圣,修得不死之身,但也能百病不生,益寿延年。其实神仙之有无,道德之幽玄倒在其次,重要的是还是修身养性的道家功夫,诸葛孔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世人多以为是励志之语,却不知这才是道家“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的修养功夫, 当初桀然禅师的“随缘任运”和任天庭所说的“成仙之说,不过是道家“求”的手段,并非“求”的目的,重要的是保持先天本性”,实在是斟破了世间万象的智者之语,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世俗中人,就连自身的性命,也没有几人能够尽享天寿,寿终正寝,我们依靠道术的不传之秘,修身养性,庶几可以逆天而为,达到延寿长生的目的。延寿长生,在道家是指突破自身天寿的极限,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长生。所以卢生在天书里曾感慨说:“世之人有天寿为60岁者,年过古稀即可谓长生,有天寿为120岁者,颐背之年可谓夭折,是故存亡终始,虽为天理,然世间变化不可以一断之也。”又有《抱朴子》在内篇里说 “谓有始必有终,而天地无穷焉,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阐发的都是同样的道理。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