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聚散成精乃形意

实际这些行之有效的便捷法门戴老拳师也不是没想过。只是拳该是养人的,成就身子的,而不是用来炫耀武技,而与天抗命的,那样反而容易自伤。

与天抗命虽然其志可赞,但其行可叹。自古说书嘴里那李元霸抛锤砸雷公就是个绝好的例子。不说前代,就眼前那袁三魁之死也是,怪不得别人,还不是自己把自己给打死了。

设并擂实际就是一个法子,就是主动去杀虎口迎关外的各路豪杰,先在杀虎口一聚,只搭一个临时的戏台,搞一出**阵,引得各路好汉倾心以对。然后由凤吟上去一路重脚给拆了台子,拢聚了人气弃台奔回雁门,这一路定然舆论四起。雁门擂上不见了擂主定也是人闹马宣难以收拾,越乱越好。

然后凤吟再赶回去救擂,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时人心所向,好奇与重赏使然,另有可以摸清各地拳师情况,带来很多消息,是个难得的聚会。绿林道上的也必然会集合强手观望,争取。此为调虎离山,所以北路商路将会畅通无阻。这非但会奠定陆合镖局在绿林道上的地位,也能引起各地商帮的信任。所以不管打不打得翘那千斤天秤,也足以赢得一个开门红的局面。

此时袁成兴兄弟义气相投,不远千里而来,简直如虎添翼。这又有孟恩广兄弟稳重压阵,那真是万无一失。

戴老拳师见袁老四执意要挺梁,他深知老四做事谨慎,如今老了老了更不会做出那些冲动之举,定然是有信心,也就不再惹动他们,心平气和又谈了一下自己的安排。

戴老拳师问道:“老四,你可知道那袁成兴的能耐?若他能先一日盯住虎口擂,花开两朵,闹个二位袁大拳师出来,更是锦上添花,让人知道我人才辈出。

袁四爷道:“这个绝对可以放心。你可知道买洪升的能耐?”戴老拳师点头。

袁四爷道:“若排起来,那是晚辈,但人晚东西却真。买洪升鸡形四把那是武林一绝。这袁成兴正是他留在家中传艺护教的弟子。你伸缩束展,紧凑犀利,我滚裹崩弹,厚重严谨,他们那一脉紧凑灵动又刚猛凶狠。入手有不同,但本是同根生,再差也差不离。不用试了。”

实际同出一门,一看身形也能看出个**不离开十。

只是戴老爷子看出来了,袁成兴虽然跟凤吟亲热,但是跟整个事情并没多大热情,而且对这边也并没怎么放在眼里。所以也就没爱招惹他,看父敬子,而且身份在那,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些是人家周口那边自己的事情。

戴老拳师道:“咱这拳就这样,练上身了看着谁都不服。这一位能来帮忙,就必然会尽力,这已足够了。没想到你们还这么团结。”

袁四爷道:“我们那边传承比较特别,相互虽然交流颇多,但也各自摽着劲,都藏着看家的东西。即便大比武时间都不用,确实藏得住。而且穆斯林多斯弟非但坚强刚毅,而且也作息有度,恬淡隐忍,甚至潜静到令人敬畏。他们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真主,如同那澄澈夜空的明月一般,坚定不移。因为真主的喜爱,他们可以吃一切苦,并奉为圣行,而且感恩真主,并顺从真主的预示。所以甚至讥讽他们,他们认为不到出手的时候,也不出手。这是一种智慧,而且那些苦将在他们的礼拜中得到升华,身心感到纯净。他们在各情形下都有一套完善的法度,在久远之前,他们的先贤就得到了真主的启示,寻找到了一条永恒的定律,从生到死都有了法度指引,‘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清真殡葬,不需棺椁,殓不重衣,以身归土。因其清净。而且如何处理遗产等等都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他们只需依着这律法与指示顺从真主。所以他们的观点与我们就有了大不同,我们不过是浑浑噩噩的活着,追名逐利又得过且过。因为他们放得下很多东西,也就无所畏惧,所以看来也就隐忍而骄傲。”

“嘿,不说这了。年轻人有些血性好,别惹出事来就行。我虽不视之为子侄,但却视之为亲友,这可以放心。”戴老拳师以为袁四爷是怕自己有偏见才解释,所以也就讲了一下。实际也就跟袁四爷,跟别人根本用不着这些。

袁凤吟实际知道袁成兴为什么来,确实是出于一种同门的亲情,因为他师父跟这边也是有来往的,还帮着对过拳谱,这三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虽然是同一本拳谱,但是分了各家,传了数代,到他们身上却独自完善了体系,也或者说才完全区分开来。将夫子的论著拳法以三种方式入手修炼,又能分别表现出精要。虽然很多时候还是各守其长,但对于当时整个武林的保守,却也算是亲密无间了。因为当时各家交流频繁,但仅限于切磋,而少有换艺,能看走多少是多少,能分享同一本拳谱,并且为之写序,指点门生,已经是非常亲近了。这种感情是很复杂的。

另一位便是戴老先生的弟子李飞羽先生,李飞羽先生的风格更加行之有效,他说求实派。他或亲自出手或遣派弟子四方游走切磋,不断完善拳法。好的老师都是固守根基,又因才施教,所以在这一门拳法里,有很多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因为根基的严谨又与拳论纲要严丝合缝,形成一种法则,一时间也是名声大噪,风光了百年。

凤吟按说是非常幸运一人,遇到买洪升这等开明大师,胸怀坦荡,能够受其教导。所以算起来他与袁成兴是一门。

袁成兴能来实际主要不是因为同出一门,而是凤吟个人魅力。这个实际很多人都忽略掉了,袁成兴没有提,但凤吟知道,就是凤吟没有跟着袁奉尧去征战。而是对战事看得比较透彻,也立场中正。这是袁成兴非常看到的一点。凤吟算是个散淡公道之人,这或者在以后很多问题上,起到一个好的促进。

实际凤吟猜对了,这也是袁成兴后来跟凤吟说起过的。他们一起走过很多路,同甘共苦,亲如兄弟,为此袁成兴还改了名字为袁承兴,只为与凤吟一字平肩。

他们一同在大沙漠里行走,那里很多领房都是教民,他们有着骆驼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荒漠里,草原里,如同繁星灿烂的人群里,深深体验到了一种需求,便是心灵的净化,那可以使自己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并勇往直前。

袁凤吟寻到的是拳中的感悟,渐渐形成一条与族谱家训拧在一起的大拳师之道。而袁承兴却如来时一样,有安拉为他指明放行,只是随着行走,更加坚定。

只要内心是虔诚而美好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共存。这是袁承兴想要求知的,也是袁凤吟与他一起求证的。所以后来他们的弟子合在了一起,拥有了同一个名号,不分彼此。在那一个时期里,这是非常完美的。

在任海山到来之前,在于青面同居一室之前,凤吟一直是孤独的,即便他曾与三魁,后与向楠一路为伴,即便身处闹市,都没有冲淡这份隐隐的孤独。而袁承兴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遥遥相望的清澈,而感谢孤独。他们互为兄弟,却没有成为对方的影子。

而凤吟这一支的后人,也因为这份感情,一直收益良多。

实际凤吟是走了神儿,戴老拳师此时正与袁四爷谈论千斤秤那事情。

袁四爷道:“实际这个要耍手脚并不难,但是这个孙子若是打出来这一把,非但响彻武林,而且对他将来的人生都是一个绝伦的起点。我老头子也就可以放心了。”

戴老拳师道:“你用扁担挂?”

袁四爷道:“是的,方才挂在马上未取下来。”

戴老拳师点点头。河南一支虽说单传,但因为心意**成艺时间较短,若是得了法,三年便有不小成就。所以这一支人枝不旺却间隔不多,传出了好几代。

在李先生的徒孙张格尔父子身上,遵照拳论也是不断求证,完善,特别在一些器械上得到了一种功用一体的谋合。

李先生依着以枪化拳,反过来将拳架子练成枪架子,将身子成就成一条大枪,因为子弟惯用刀剑,虽不带枪棒,而又枪法绝伦。

张格尔这里却将那滚裹崩弹之法合于了大二截棍里,讲大枪一分为二,阴阳互变,枪拳互为功用。又完善了小镰这些奇门兵刃。

而这几处的发扬,都不使一个特点,就是顾打一体,功用一体,化繁为简,以少胜多。

所以心意,形意都是越来越简捷直接,越简洁也越来越出功夫。这两支的特点,都是化繁为简,聚散而精,而不是是个好处就拿来编在套路里越编越长。所以叫做心意诚与中,肢体形于外。法度简明而又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