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三眨巴眨巴眼睛,一本正经地说:“陛下,还是圣上您英明,您来断此案吧!”

小皇上听了高兴,也不客气,摇头晃脑说道:“朕断就朕断,朕断不了这样的小案,还能在这儿给你们当皇上?当事人听宣,朕可要传旨了。”

王书贵、曹花枝、胡三等一干人等统统匍匐于地,听皇上发话。

皇上宣道:“王丞相府上女子死于非命,生前曾与丞相吃过豆豆,肚子里又怀着丞相的种,按理应按一品夫人对待,先前死了的王三陪葬,正好也让他俩到阴曹地府里做个伴儿。即日起停止早朝三天,文武百官等随朕一起到相父家里出殡发丧。这种事丞相不便出面,皇弟潘又安是个能人,就令他全权负责处理丧事,取名就叫圣命治丧钦差,胡爱卿和尚书张旦旦、王小五协助操办,当然就是副钦差了。曹安民与此事无关,继续做你的九门提督,胡三有功,官阶升至二品。钦此!”

满朝哗然,文武大臣暗自嗟叹:大概这是小皇上登上龙座之后亲自办理的第一桩大案要案,也是他第一次办的如此漂亮、干练的大要案。

既是皇命治丧,当然要大操大办。主丧官小太监出手阔绰,大把大把的钱钞黄米子撒街一般,好酒好肉好宴席整整摆了三日三夜。锣鼓锁呐,和尚道人,统统请来做道场。诵经念佛,超度亡人,丞相府上着实热闹了好几天。两俱柏木棺椁,底厚帮重,四周全是半尺厚的木板,人无法抬,均是套上八匹骡马拉上山的。坟场是王丞相提前为自己预先好的地点,不须再劳师动众地挖坟坑了。先给夫人翠花挪块地方,待丞相百年之后再行合葬不迟。当然,这些全是主丧官小太监和副主丧官胡三等的主意,他们又是奉旨办事,王丞相自然无话可说。

墓区在京城以东距京城大约四十华里的地方,早在十年前王书贵以防万一,临时措手不及,遍防京师一带有名的阴阳风水先生,花巨资买下这块风水宝地。当年那位姓郭的八卦高手就曾经预言:此处风水凶险,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有青龙白虎之卦象,亦有冲天血光之灾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信可不信,但也不可不信,劝施主王书贵好自为之。这个去处怕未必是吉祥之地,到时候是否他能用上都说不一定呢!当时王书贵仗着自己是顾命大臣,小皇上混沌不堪,朝野上下他一手遮天,谁敢扯下他几根胡须?净往好的方面谋划了,所以把不利的这一面并未放在心上。今天吃了这一闷亏,方信当年那位郭半仙果非常人,十年前就能预知今日之事。

园林依山而建,座南朝北,风光极佳,占地二百余亩,四周砖墙围栏,园内遍布松柏杨柳,四季花卉。一条大路,皆为青砖铺就。道路两侧,竖有不少石人石马,或怒或喜,或奔驰静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顺路走去,到缓坡近前,筑有一百零八个台阶,拾阶而上,高台上面平整如水,这里便是正墓区。王丞相自己百年之后的休养场所,自打他入相之后就已经开始着手修建,至今十个年头过去,墓室尚未收尾竣工。修墓工匠亦是王老丞相从他江南老家请来的专家,他怕本地人靠不住,暗地里使坏,挖坑掘墓,盗财取宝,到时骚扰他以后的冥界安宁。他王书贵官再大,只是相国,不比皇上,一旦驾崩,连同墓工一块儿埋了,谁知道那些暗道机关?

翠花依皇上圣命,按夫人规格,小太监等自然不敢违旨,便她的棺木置于正墓之右。丞相的正室夫人尚在,左边的位置是人家的,不能强占。此处地方不容许先来后到,除非皇上有旨,其余则一律按旧制执行。

墓碑高约丈余,宽三尺,做工精良,规模恢弘,乃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而成,上书“钦命一品诰命夫人x氏翠花之墓,另有殉葬书僮一名王三。天龙朝首辅宰相王书贵叩立,某年某月某日”。写得不伦不类,倒也像模像样。王书贵陪百官磕头行礼,祭拜完毕,大家骑马坐轿,迤逦下山。

王书贵日日叫苦连天,自然是一不能抗旨,二无法阻止,任由小太监和胡三他们胡乱折腾去。

丧事办毕,王书贵令管帐先生报上数目,共约花去了大约十万多两银子,几乎是他家产的一多半。王书贵又疼钱又丢人,心下懊悔,当初若是把翠花许了那个傻王三,哪有这今天许多啰唆事?都是时运不济,碰上胡三那个王八蛋,撺掇傻子小皇上,让他吃了这么大一个哑巴亏。王三早死晚死半个时辰都好,谁能想到他正赶上九门提督夸官游街?

有道是有仇不报非君子,这一口气不出非把人憋死不可。他一个当朝相国大人,竟被几个毛头小子捉弄了一回,想想都令人好笑。古人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接把那个小太监掀翻在地固然最好,但这个难度太大。小太监如今已成正果,把他搞下马已非易事了。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搞他的人,搞死一个算一个。

有消息说,小太监经常窜入提督府,和那个新任提督叫曹安民的打得一团火热。有时天晚了,两人就一张□□歇了。这倒是个希罕事,难道小太监走火入魔,喜男色不好女色?女儿在宫中也打探到小太监已经很久不和宫中的女人们多有来往了。

上次小皇上为曹安民赏赐那十位**的时候,女儿就悄悄安插了两个心腹宫女进去。奈何这两位工作效率太差,迟迟未有确切信息送出。眼下曹安民是男是女先不必说,关键是要查明他和小太监是什么关系?如果曹安民果真和小太监有一层关系,势必又是一个心头之患。

王丞相机关算尽,总也想不出对付小太监的良策。突然他想起刘皇叔三顾茅卢的故事,顿时茅塞顿开,他何不也请来一位世外高人,专门帮他惩治小太监?

事不宜迟,想好就办,王书贵放出人去,四处打听,明查暗防,不管路途远近,凡是高人雅士,出家的和尚也罢,得道的高僧更好,甚或是市井小民,泼皮无赖,有才无德都行,只要有计帮他除却太监乱宫之患,他宁愿同此人焚香磕头,结为八拜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