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鼓山返城。昨岁除避嚣来此,借宿涌泉寺。其地四面皆泉,声泠泠若调琴,境殊清迥。倚回龙阁观池鱼戏跃,两探喝水岩奇迹,复谒朱子祠,祠据山之正脉,中窈而外豁,中堂悬自绘像,洵讲学胜区也。日西沉始归。

蒋介石离开部队,跑到鼓山过除夕之夜,他说嫌新年期间军中喧闹,特来此躲清静。他借宿涌泉寺。涌泉寺, 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此地原为一积水潭,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来居。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改称寺。该寺四面皆泉,滴水声若调琴。随后游览回龙阁,观池鱼戏水,拜谒朱熹祠,好不悠闲。度过新年,蒋介石回到军中。

又自总部往鼓山,见后壁新镌“天地正气”四字,乃足成联语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少憩水云亭,指谓游侣曰:“吾能于亭后小筑三椽,隐居自适,斯愿足矣。”其余如考亭、喝水岩诸胜,降龙、达摩、吕仙诸洞,再至之至,极依恋盘桓之乐。在涌泉寺,与至濡毫,挥“其介如石”四字,乃付衲勒诸石,置更衣亭西,以留纪念。

到军中没几日,蒋介石于1月7日又离开讨贼军总部,来到鼓山。他在游览水云亭时,对同伴说,他若能在水云亭的后面修上三间小房,就此隐居,是他最大的愿望了。蒋介石的话是否出自真心姑且不谈,但正当革命军与叛贼陈炯明奋战之时,蒋却要隐居,足见其革命意志是何等的消沉。他还挥笔写下“其介如石”四个字,叫涌泉寺的和尚雇石匠,把这四个字镌刻在更衣亭西面的山石上,借以自炫。

披阅洁如笺,爱恋我之情,无异孺慕也。

陈洁如也是苏州人,颀长身材,“‘貌仅中姿’,不过十分年轻”郭桐《蒋介石秘录的秘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8年版。。早年丧父,随叔叔读书有一点文化,后来流落上海,结识了蒋介石。不久。就由张静江证婚,律师江一平为之经理,与蒋介石正式结婚。婚后曾一度当过小学教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即将陈洁如带到广州,随侍在侧。这时苏联正积极帮助孙中山建立自己的军队,实行国民革命,在黄埔军校派驻了不少苏联顾问。国民党左派也积极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所以俄语在当时也成了广州的一个热门。在这一形势下,陈洁如也学了一口流利俄语,经常在蒋介石和苏联顾问之间担任翻译,蒋介石也经常把她带在身边,一方面担任翻译,同时也帮助蒋介石做些应酬工作,犹如私人秘书一般。因此,陈洁如也经常出入公府官场,公开亮相。1926年冬,蒋介石就任北伐军总司令后,率师北上,在广州火车站与前来送行的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谭延?、张静江、何香凝等人合影留念,陈洁如即与蒋介石并立于张静江身后。由此,陈洁如也结识了不少国民党和广东国民政府中的上层人士,并与何香凝时有来往。蒋、陈结婚后,陈洁如一直没有生育,可又很想有一个小孩。何香凝得知这一情况后,1924年她去广州平民医院参观时,刚巧碰上一个华侨眷属生下一个女孩,因该华侨眷属已接连生了几个女孩,想把这个刚生下的女儿送人。何香凝就把女孩抱回送给了陈洁如,作为陈洁如和蒋介石的养女,这女孩就是后来的蒋瑶光。

蒋与陈洁如结婚之初,也与当年和姚怡诚结婚之初一样,感情十分融洽,这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洪兆麟在潮汕宣告离陈独立,欢迎总理暨许崇智回粤。〔见势去,假意如此。〕

新年来临的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表明决心道:“护法与非法之争,唯有前进不已,以求最后之成功。”

在西路讨贼军进攻之下,粤军(陈炯明部)内部起而响应者,颇为不少,9日克肇庆,10日下三水,连续进击,势如破竹。15日,洪兆麟见大势已去,便脱离陈炯明宣布独立。15日这一天,在鼓山玩了七天的蒋介石回到福州看了看,当天启程回上海了。

陈炯明16日放弃广州,逃往其老巢惠州。当天夜晚,西路讨贼军入城,随即在福建的东路讨贼军也全部向广东开进,立即电请在上海的孙中山回粤,复任大元帅。

自上年6月16日以来,刚好7个月的历程,革命根据地广州,从叛贼陈炯明手中夺回。

总理任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胡汉民为广东省省长。

总理汇赠(银贰千元)赆金。

余以自撰联句乞总理书之,总理又为书礼运语,与陈其美集赠余句乃悬之座右。

蒋介石这时不愿随东路讨贼军去广东作战,回到上海又无事可做,1月20日他到孙中山寓所,把他在鼓山撰写的几条联句,求孙中山书写成对联,然后卷携回家乡溪口闲居去了。

附蒋介石联句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附孙中山书礼运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附陈其美集句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复古应芬、李济深、陈可钰、邓演达电。〔稿佚〕

附来电

转蒋介石先生鉴:江防会议陡生变故,第一师出驻江门,虽转危为安,而整理进行诸待承教。现粤局仍未稳固,公不即来,则总理策划军事有谁顾问,而芬等素所望之党军,亦无由实现,望即命驾,无任企感,并盼示复。应芬、济深、可钰、演达叩。敬。(1月24日香港来)

复廖仲恺书,泛论粤局与政治及主义之关系。

附蒋介石复廖仲恺书

来示敬悉。孙先生明日赴粤,不知近日粤情如何,故不便武断。以弟推测粤局之将来,可得数解如下:一曰粤局早已确定,不能转移;二曰此次行动不过徒达驱逐陈逆之目的,而不能歼灭陈逆之势力,将来难保其不死灰复燃;三曰今日决非根本解决之时期,不过多此一举而已;四曰粤局以后变化,三月一小变,半年一中变,一年一大变,其或不能延长至半年或一年之久也。唯此变化,不可徒作悲观。一方面着想如何运用得当,应付有方,未始不可化乱为治也。孙先生此行,欲求一治本方法,实无善策,不得已只有先求治标之法,亟图维持现状,不便内部纷扰,然后再求进步之道,因时措施则较易为力也。到粤后,第一要着即对于各军当一视同仁,万不能有一毫轩轾之分。弟于去岁粤变之初,已屡与诸同志解释此旨,倘再如昔日显然以第二军为政府之基本部队,则其余部队皆不能不以化外自沮,此洪兆麟等中立部队之所以不能不接近陈逆,以至叛变。而魏邦平等之仇视陈逆部队,亦不能附从孙先生乐为我用也。孙先生如对于各军以大公无私之态度一体相待,不唯各部皆乐为我用,而且互相牵制,易于驾御也。其次则为用人一端。弟意欲求达政治目的,不能不略讲政治方法,且不能不用新式政治家以求达政治目的也。对于此层,弟与兄等见解或略有出入,但弟以为今日就西南而言,西南之政治不能轻弃唐、李,如谓此二人对孙先生消极抵制,或其不忠于党,正唯其消极抵制而致政府于败,正唯其不忠于党,所以政府屡遭颠蹶。回忆六年来吾党失败之原因安在,则不能不追想此二人之关系。故欲免除其抵制与困难,不能不设法补救,补救之方,唯使其乐为我用而已。盖其人非与孙先生绝对的不相容者,有时且乐为我孙先生用,是其所畏者,孙先生之主张太坚,不能容纳其言也。弟意如欲达政治目的,但期与我所定之目的无碍,而有益于政府,则其余各事不妨容纳若干。盖党义与政权二者,此时尚难熔为一炉,今日吾党政策,约言之,只有二道,一曰先求得政权而后实行主义,一曰先行主义而后求得政权。然此时欲急求得政权,而又欲在先行主义上着手,则十年二十年后之事,非今日中国之所能也。弟意以为只求实行主义而不问政权之得失,则日久时长,固必有见效之一日,但此时不应急求政权也。倘欲实行主义兼欲求得政权,则进行步调当先求政权而后推行主义,较为简易也。若果如此,则吾党干部决定方针,五年之内不加入政府,专注重于党务之推行,只做实行主义之事,而政治方面,则当另招一班中国式的政治人才,如唐李者,来求政权,则政府与党当暂分而为二,其进行之效,或较迅速也。弟意以为政府与党之手续之范围不明,不唯政府混杂不清,易致纷扰,即主义亦因政治关系而不能贯彻也。如果组织政府以旧日党员办理党务,而以少川、伯兰、组安等,皆予其阁员一席,则政务或较有起色,而政权目的亦不难求得也。盖历年以来,益觉党员与政客性质不同,才能亦各有所长,如专恃党员而办政治,不唯范围太狭,外人望而却步,且其结果必启外界恶感、社会反对,难得完美之成效也。此节弟自以为有一得之见,兄等如以为然,则展兄任省长时,以兄与精卫二人介于政府与党之间,则主义不致偏废,而政权亦不致旁落。盖弟发此议,其一乃在欲速得政权,先以政治方法统一中国,而求实行主义;其二则以党与政府明定范围,组织政府不妨先用中国式政治家,如谭、唐、李、孙,专为统一中国之预备。不然,以今日中国局势仍固执从前之主张,则政府决无统一中国之望,吾党政府之所以屡屡失败者,其最大原因未始不在乎此。唯恐其弊陷于偏重政权而放弃主义,故二兄不能不在孙先生左右,以防此偏重之弊耳。孙先生行时留沪何人,从者几人,兄自随行否,尚乞一一示知。弟目疾难愈,不能长书,耿耿此心,无时或已。此函如以为可,请呈孙先生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