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羊城西发,至之水下广雄轮。

蒋介石于1921年11月23日葬母,事毕理应火速赶去桂林,因孙中山已亲自去桂建立北伐军大本营,他要督师北伐,急需蒋介石这样的军事人才去臂助一切,但蒋迟迟不动身。后来在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迭次电催,传达孙中山劳他早日命驾,蒋这才于12月22日抵达广州。到广州后仍不赴桂林,却要留在广州过新年。但他又想使孙中山相信他是时刻关心北伐大事的,于是又给孙中山往桂林寄去一份“北伐作战计划书”,还表白这是他在旅途舟车客店中抓时间草拟的。

孙中山接到蒋的作战计划书后,又往广州给蒋发电报请他立刻来桂。但蒋还是在广州过了新年。1922年1月3日才从广州出发赴桂林。

达阳朔,吴忠信来会,乃知军事计划犹在执持中。悔此行尚早也。

蒋介石一路观光风景,1月16日才到达阳朔。见到吴忠信,听说孙中山还没有发起进攻,北伐仍处于筹划阶段,蒋介石又后悔自己来得太早了。

晡,抵桂林城,方五千里,衍为旷野,四望山明水媚,丽态万千。连旬蒿目兵燹,愁叹民生,至此旅郁之一空。许军长出郭远迎,握手甚欢。

是晚入居,居旧蕃署八桂厅,境绝清幽,园林亭榭,到眼成趣。

1月18日,蒋介石来到桂林北伐军大本营,仍任第二军总参谋长,住进了旧时清朝藩台衙门的八桂厅。这里环境清幽,园林亭榭,到眼成趣,这使蒋介石很高兴。在他给蒋纬国的信中说,这八桂厅是桂林市第一个好地方。在桂林他除了协助孙中山作北伐军事计划外,游遍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所有名胜古迹:象鼻山、七星岩、灵隐洞、铁佛寺、孔明台、叠翠山……无一处不涉足。孙中山同蒋介石等人还照了几张相片,蒋介石在给家里的信中说,他过得很快活。

约胡秘书长同见大元帅,商决出师日期及移大本营于韶州。

自客冬出门后,无日不思家。二十八日为旧历元旦,在厅园凄念母氏作古,不能与儿孙团聚过年,不觉泪如珠落。正月望夕,独坐对月,寒影自怜,遥忆故乡灯市,感欷无任。

1月28日,时逢春节,蒋介石又发出感慨:“在厅园凄念母氏作古,不能与儿孙团聚过年,不觉泪下……独坐对月,寒影自怜。”

母子情深,溢于言表。

长子经国考入上海万竹小学高等四年级肄业;王欧声随往,馆公妹婿竺芝珊家舍教国文。

附蒋介石家谕

经儿知之:来信已经接到了,你的楷字仍不见佳,总须间日印写一二百字,以求进步。你校下学期既有英文课,你须用心学习。现在时世,不懂英文,正如哑子一样,将来什么地方都走不通,什么事业都赶不上,(你可知道么?)你每星期日有工夫时候,可到商务印书馆去买些英文小说、杂志看看,亦可以增长智识,并为你弟定儿童画报和儿童世界各半年。定书方法,只消告诉他邮寄的地方,叫书坊直接送达便了,不要忘记。父示。3月4日。

总理以陈炯明背约不与接济,又暗杀邓铿于广州车站(铿协助北伐军饷械,炯明忌之)。二十六日即开紧急会议于大本营,我主张先回粤后北伐,卒决潜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因炯明仍与湘省赵恒惕勾结)。

附廖仲恺来书

介石兄鉴:纪文归,为言兄仓卒间谓弟不复兄电,使弟?徨失措。查关于兵站事,已在致汝为兄及兄电中,此外并无他项电报。至前接兄函,要弟电兄归粤,此则虽以刀锯加颈,亦不肯为。盖弟自得兄西行,已不啻如天之福,岂能干此破坏大局之举,以重罪戾。仲元遽遭惨害(查为刘志陆购凶所致),吾党健者又弱一个,吾侪与仲元相处逾十年,道义之交,海内有几,追怀良友,辄复潸然出涕。渠生前至爱赣园,临终亦以执信为念,赣园适与执信墓相对,故拟卜葬于此,已电园主协和乞地矣。回师之举,如可转圈,仍以依原定计划为妥,否则内忧将无已时,吾不欲观之矣。兄作战计划原稿,乃遭回禄,此弟所引为至憾者;日记一册,弟当韫椟藏之,断不令再失也。……恺启。4月3日。

抵省城。总理闻我有去志,特驾行馆挽留,言“此时你若去,则我与汝为机能全失,人无灵魂,躯壳何用?”云云。感其语,即亦踌躇。俄又决计归。

是晚离广州,故次写寄炯明书。夜连梦,呓语率队过江,高叫封船赴粤,四壁搭客,皆为惊起。

当时担任第二军参谋长的蒋介石则认为陈炯明意图谋叛,逆迹已彰,莫如尽速予以讨平,俾先巩固广东,再谋北伐,是为上策。为此,乃移动第二军进驻肇庆、三水,自西边迫近广州,给予压力,同时复向孙中山建议“先清内患,再图中原”。但孙中山仍然对于陈炯明的忠诚寄予些微期待,故尔未纳此议,加以部队内部,对于这个建议也是意见分歧,蒋介石感到处境困难,乃于4月23日辞卸第二军参谋长职务,孙中山表示:“此时你若走,则我与汝为机能全失,人无灵魂,躯壳何用?”蒋介石在受到这样恳切慰留的情形之下,一度同意不走,但终感对军队内部形势无能为力,卒于当天夜晚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当时,蒋介石曾寄书陈炯明,告知孙中山的意志,要求他仍然协力北伐,其内容大致如下:“吾公如能深信中正之言,采纳一二,勿听细人之谗,勿堕宵小之计,服从总理,共图北伐,则中正虽守制未终,尚思待罪疆场,执鞭以从,聊供指臂之助。”可是,陈炯明却没有什么反应。

附致炯明书

中正昨朝晋谒,公已离省回惠,徒令?徨无措,不知所归。事既至此,夫复何言,唯此事关键,不得不约略陈之。当改道攻赣之议表决以后,中正乃只身驰抵昭平,即致仲恺先生电,请为转告一切。吾公既知中之祸乱,然及今为之,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吾以为果能掌握两广,则基础巩固,以后政局变迁,如元首地位不动,即可进而统一中国。虽不占据长江,只有两广基础,亦可造成强有力之政府,否则不问外事,先将西南内部平定,然后再图中原,亦未始非计,何必急急求展于外也。至于广西得失,吾以为三月以内,无甚紧要,即使广西全失,吾知桂军于此数月之内,必无东窥之力。且西江与海岸,有海军可以防备,如果广东能从速收束,则广西不难失而复得也。不然,时过境迁,一再贻误,数月之后,则桂军蠢动,竞存必又攘臂以起,不待本军败仗,亦将藉防桂之名,回省主持。是故无论如何,急进则患小,迟疑则害大,且将不可收拾矣。以上所陈,统希卓裁,并乞示复。弟虽在家守制,而心殊不安,临书不觉蹙然。

总理电催急赴粤,扶持危局。

孙中山〔电曰:立转介石兄: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无论如何请兄即来助我,千钧一发,有船即来,至盼。文。冬。〕

附各函电:

蒋介石先生:某氏事,当速处分,先生盼急,商决乞即来。兆铭。东。6月1日。

介石我兄鉴:……我兄应速出山,设法将粤局巩固,先生既到广州,是否无危险,同人殊为悬念也。专此。顺颂健安。弟张继拜上。6月7日。

为阴历五月初九日,母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也。自誓无论新旧历,凡遇此日,不茹荤、不动气、不近鱼,以儆不孝之罪于万一。正午,行小祥礼。

蒋介石要为他母亲举行逝世一周年的纪念典礼。他母亲本是6月14日死的,可蒋介石说阴历是这一天。并宣布说,每年这一天,他都要“不茹荤、不动气、不近鱼,以儆不孝之罪于万一”。

接汪兆铭、林业明沪来电,惊悉粤变,犹幸总理无恙。

总理电趣赴急。

附孙中山电

宁波江北岸引仙桥十号,蒋纬国先生(用蒋次子名字,秘也):事紧急,盼速来。孙文。巧。

6月18日,蒋介石在宁波接到汪精卫从上海发来的电报:“惊悉粤变,犹幸总理无恙。”同一天孙中山也给他发来急电:“事紧急,盼速来。”蒋介石经过几天的考虑和准备,终于在6月25日从上海启程赴广州。

抵粤海,见总统于永丰舰中,相顾愕然,讯谈前昨事及各方情况,至夜分乃已。

29日,蒋介石登上永丰舰见到孙中山。孙中山授他以海上指挥全权。孙中山在军舰上与叛军艰苦作战五十五天,蒋介石在孙中山身边“日侍予侧”,参与筹划作战。但由于舰队内部的三大巡洋舰叛变投敌,北伐军中第一师也叛变,致使回师救援受阻。孙中山孤立无援,继续留在军舰已于事无补,于是怀着无可奈何的沉重心情,于8月9日离开广州。在汪精卫、蒋介石陈策、陈群、黄龙等人的陪同下,经香港乘船,于八月14日抵达上海。至此,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了。

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困永丰舰,蒋介石这次能应召到达永丰舰上,与孙中山并肩战斗40天,可以说是“间关赴难”、“临危授命”。后来孙中山为蒋介石写的《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作序,也称赞说:“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划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兹纪殆为实录。”

蒋介石终于在孙中山困守永丰舰的时候来到孙中山身边,帮助筹划军事,最后护送孙中山脱险回到上海。蒋介石这样做不论其动机如何,在当时应该说是效忠孙中山的表现。孙中山对蒋介石听其言,观其行,经历了这场广州事变后,更加信任蒋介石,也是很自然的。孙中山不可能预见到蒋介石以后的变化,直至走上背叛孙中山的理想和事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