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

证并治第三

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一、百合病

1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讲解:百合病即虚热性精神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古人称其为百合病,一是因为以甘寒之百合退其虚热,二是心主神明,心病则精神异常,而人身血脉皆通于心,即百脉合于一宗,故名百合病。其症状可见:想要吃而又不能吃,静默不语,想躺下而不能安卧,旋即而起,想走路而不能坚持,时而纳谷馨香,时而连食物的气味也不愿去闻,看似寒热,实则正常而不见其寒热,但只有两个症状是不变的:口苦、小便赤。医者见口苦、小便赤,即以为有热,以吐下之药治之,则吐下甚剧,其病不除。病人精神异常,仿佛如鬼灵附体一般,看其外表身形,不似有病,其脉微数,微者虚,数者热,可见其为虚热证候。

2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讲解:本病津液、血液俱虚,同时有热,溺时用力,津液外泄,反映于上而头痛且小便艰涩,为病重,60日愈言其恢复缓慢;若溺时头不痛,仅仅洒淅恶寒,其虚热之象稍轻于上,40日可愈;若溺时畅快,不似前之艰涩不畅,头不痛但晕,病情最轻,20日可愈。“其证”指小便时头痛,恶寒头眩等症状,“未病”指百合病,其证或未发百合病时见到,或百合病后四五日出现,或20日、或1个月而出现者均有可能,应依不同证候而随证治之。

3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

百合(擘)七枚,知母(切)三两。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讲解:百合病为虚热病,与实热不同,实热在表可汗,在里可下,在上可吐,但虚热却不可汗、吐、下,若误发其汗只能伤其津液而益其烦热,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甘寒,养阴补虚而去热,《本经》言大量服用百合可以通利二便,发汗亡津更助其热,故加知母解烦去热。

4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

【滑石代赭汤】

百合(擘)七枚,滑石(碎,绵裹)三两,代赭石(碎,绵裹)如弹丸大枚一。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讲解:百合病下之后病不能去,只能伤其津液而溏泄不已,水谷不别,则小便更加艰涩,滑石代赭汤主之。

本方百合加入滑石通利小便,使水走前阴,加入代赭石收敛,亦可止其溏泄。

5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

【百合鸡子汤】

百合(擘)七枚,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讲解:百合病误吐病不除,而最伤胃气,胃虚当补,但虚热证又不可温补,故于百合中加入甘平养正之鸡子黄。

6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百合地黄汤】

百合(擘)七枚,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讲解:此为百合病正治之法。百合病不经汗、吐、下之误治,其病形仍如第1条所述而未变,百合地黄汤主之。

生地黄,为寒性补益之活血祛瘀药,由此可以看出,百合病除虚热外,还兼有血瘀,而影响脑系出现精神症状。瘀血实证可用桃核承气汤、抵当汤,虚证当以本方加减应用,不可强攻。服本方后大便如漆为中病,即便中夹有排出之瘀血。

7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百合洗方】

百合一升。

右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讲解:百合病1个月虚热不解,变成渴者,以1升百合泡水洗身治之。洗后调养,饮食清淡,防盐豉走血,使人口渴,可见其病轻浅。

8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栝蒌牡蛎散】

栝蒌根、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讲解:百合病,口渴严重,非洗身、戎盐所能治疗,栝蒌牡蛎散主之。

方中栝蒌根,即天花粉,苦寒滋阴解热,去热力强,擅治消渴;牡蛎咸寒,亦可解热,且稍有强壮作用,二者合用,用治虚热口渴最为恰当。临床治疗阴虚有热之消渴,在白虎汤基础上合用本方再加麦冬,十分有效。

9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滑石散】

百合(炙)一两,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讲解:百合病,初起如热无热,但日久津液越来越虚,小便更加艰涩,同时其热越张,终至发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方中滑石可以利小便,但长于解热,方后言服本方后微利,当非滑石之故,应为散剂中之百合所致。微利则止后服,防过分通利,伤其津液,其热去即可。

10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讲解:此条不仅针对百合病,亦是针对所有虚热证而言。虚热证,津、血俱虚而有热,汗、吐、下皆非所宜。见于阴者,指血虚,津液虚,宜用甘寒和阳之法救之;见于阳者,指其虚热,宜用寒性滋阴之药救之。不似实证:伤寒发热为阳,发动津液,使之汗出为攻阴;阴津虚为阴,热结里实急用攻下为攻阳。二者可用于实证,但绝不可用于虚热之证,用之则为逆。

二、狐惑病

1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暍(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讲解:“声暍”当为“声嗄”。狐惑病,发作无常,病无定处,反复迁延,如有狐仙迷惑一般,故而名之。狐惑起病,发热恶寒,状如伤寒,虽默然不振欲眠,但心烦不能闭目,卧起不安。身起蚀疮,疮在喉者称为惑,疮在下阴者称为狐。不欲饮食,闻到食物气味则恶心,可见其病与胃有关。面目颜色常由于蚀疮进退而变化,或赤、或白、或黑。

蚀于上部口腔咽喉则声嗄,即语音沙哑难出,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见于《伤寒论》用治胃虚,客气邪热凑于心下而为痞,症见呕吐、下利、肠鸣等。临床口腔溃疡可见此证,方中甘草需重用,若量轻则无效。若口咽干燥而偏热者,可于本方中酌加石膏,若烦躁,可加生地黄。

2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苦参汤】

苦参一升。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服。

讲解:蚀于下部前阴,虽咽喉局部正常,但下部之热上炎,可觉咽干,以苦参汤洗之,消炎灭菌杀虫。

3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雄黄熏方】

雄黄。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讲解:蚀于后阴,可以雄黄熏之,以治脓肿、溃疡。

4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赤小豆当归散】

赤小豆(浸,令芽出,曝干)三升,当归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讲解:狐惑病不只发于咽喉、二阴,亦可发于目。病者脉数有热,外未现热,但人心烦,此热当为疮热,虽不外现而内扰心神,默然欲卧而汗出。初得之三四日,双目充血红赤如鸠鸟之眼,七八日,四眼角开始蕴脓,则色黑,此时热蚀肌肤,胃不能食,若能食说明脓成,热复有余而可消谷,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方中赤小豆可排痈脓,祛湿热,当归活血以加速脓液外散,二药相合,对于全身各处内外痈脓皆可奏效。

狐惑病,发于孔窍黏膜,与现代白塞氏病十分相似。

三、阴阳毒病

1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研)半两,鳖甲(炙)手指大一片。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讲解:本病类似急性传染病,病情较重。以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可知。阳毒以咽痛、吐脓血为主要症状,阳气拂郁在外,而面赤生红斑,故称其为阳毒,非确有一种阳毒中人,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解毒杀菌,为方中主药。蜀椒辛温发汗,可使在表之郁毒外透。当归、鳖甲活血化瘀,雄黄去痈脓而治唾脓血。

2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讲解:阴毒病深,面不红而色青,身体疼痛如被施杖刑,虽咽痛却不唾脓血。由于病不在表而去蜀椒,不唾脓血而去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