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劲威的身子倒向水中,上面又是一股水流冲出,穆劲威的身子便在水沟中打转,然后他在水沟中间一起一伏,没等他呼叫出声,一股水便灌了进去。

李志远绕着穆劲威两米左右的地方游着,眼看着他在水中扑腾着,在喝了几口水后,他开始显得差不多无力啦,李志远便从穆劲威的背后接近,先潜入水中,从下面把他的脚往下拉,然后从背后像摔跤一样侧身搂住了穆劲威的的脖子,此时穆劲威不再挣扎,他的脸上毫无血色,嘴唇发青,浑身冷得直发抖,呼吸显得有着急促。

李志远有些吃惊,因为穆劲威并没有喝多少水,想到他刚才说自己快不行啦,李志远开始担心起来。

李志远抱着穆劲威再次慢慢游向沟边,同时问穆劲威:“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

穆劲威牙齿格格地响着,终于挤出一个字:“冷!”

李志远靠在沟边,他腾出一只手在沙壁上摸了摸,沙石便顺着他的手流了下来,里面是一层滑滑的坚硬的石质般的物体,根本没有什么可着力的地方。

李志远心想:“可不能总这样泡在水里,自己就算受得了,只怕穆劲威也受不啦。自己的衣服早已湿透了,给了他也是白搭。看他身体表面,好像并没什么伤,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弱呢?该不是身体受了内伤吧?再说,这水就算能升到上面,又不知要熬上多少天,一天还是十天,那饿也饿晕啦。”

李志远勉强将穆劲威面对着着沙壁在水中站稳,一只手提着他的腰带,保持身子站立,然后一只手紧握拳头,将突起顶在他的脊椎骨的中部,慢慢转动,徐徐加力,只见穆劲威胸脯起伏,然后喉咙响了几声,然后开始呕吐,吐出的几口水中都带着不少的血。

穆劲威的头上冒出了一些汗,脸色看上出好了很多,至少有了些颜色,身子也不再发抖,当李志远问他怎么样时,他说:“好累!”然后身子顿时萎缩下来,李志远只能两手将他抱住。只听见穆劲威已发出均匀的鼾声,想不到他竟然转眼间就睡着了,在吐了血水后,他的身子自然是更加虚弱啦,但有一点,李志远相信,那就是穆劲威已逃过了死神的召唤。

穆劲威无力地趴在李志远的身上,李志远反觉得在水中抱着他的头,借助浮力还要轻松的多。

李志远向右侧看去,那是萨里海和伊万上尉消失的地方,水从一个沙壁下静静地流过,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向左看去,也是一样。

李志远抬头望望天空,刚才那耀眼的阳光已看不见了,天空已暗了许多,李志远叹了口气,好像是在对着穆劲威说,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古人常云,坐井观天,那是在嘲笑如同坐在井底的青蛙的那样的人眼界渺小,见识很少,从而思想狭窄,可是只有坐在井底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就算自己再如此充满理想和报负,可也无法摆脱残酷现实的存在,有力使不出,倒不如说更能体现出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境更加的合适些。”

突然间,李志远心头一震,如遇闪电,他不禁给了自己脸上一记:“真笨!”顿时心中充满了希望,因为“井”这个字让他突然想起了在新疆有着一种特殊的水利灌溉系统,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那就是坎儿井。

李志远曾经就在吐鲁番哈密地区参观过这种井,据说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达到了惊人的5000公里长。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日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事实上,新疆各地遍布这种井,只不过以吐鲁番最为著名罢了。

坎儿井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盛弘之《荆州记》中记述:“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龙所生林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九井自穿相通,一井牵动众井,这与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儿井结构相同。神农是我国农业和医药发明的传说人物,把穿井与他连在一起,可见其历史悠久。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云:“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舜穿井时,就挖了一条从旁出的“匿空”(地道),这与坎儿井的挖掘方法极其相似。如果:“匿空”为水平地道,就是坎儿井,这是公元前21世纪的史迹,比传说波斯于公元前8世纪有坎井,要早1000多年。

李志远又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笨!怎么这么笨!竟然没早点想到这回事!如果眼下自己正处于坎儿井的一口通风竖井中,按照在吐鲁番所见,少则10来米,多则数10米,就会有一口竖井,而不少暗渠往往可以行人,那么只要沿着暗渠走,就一定可以到达灌溉区,也就是地面,虽说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不管怎么说总比乱闯的要好。不过在穆劲威醒来前,自己还是给点耐心吧。这么说,现在不要是等水涨,而是要等水退啦,想来这要比等水涨更容易实现些。”

果然,半个钟后头,水退至到了脚踝,李志远将穆劲威靠着沙壁在水中坐着,他竟还在睡,而且是睡得很熟,以至于李志远根本不忍心叫醒他。

李志远看见左右两边各露出了暗渠的出口,但是感觉很矮小,如果按照这样的水位来看,李志远必须好像狗一样爬着进去,而且他的头还不能抬高,只能勉强将鼻子露出水面,一旦前面遇见了障碍物,而宽度不足以转身时,他很可能会进退两难,卡死在当中。

李志远将双手伸进右边的暗渠中,也就是萨里海和伊万上尉消失的那一边,用力在里面掏了掏,发现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都可以很容易地挖出不少的泥沙来,李志远便卖力地挖起泥沙来,这时他才感觉到自己浑身都在疼痛,可是他摸了摸身上,身子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伤痕,一时也分不清真正是哪里疼啦,更不用说哪里伤的厉害,哪里伤得不厉害啦。不用说,除了在上面同伊万及萨里海搏斗的伤外,更多的是摔下竖井过程中在井壁上撞到的,骨头架没有摔散,已是很幸运啦。也很有可能是穆劲威先摔下,并帮自己垫了一下,从而减轻了阻力,这就是穆劲威为什么伤得那么重的原因。

李志远望望穆劲威,心想:“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原因救自己,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绝不扔下他。”

李志远在穆劲威的身上找到了把匕首,有了工具,李志远干起活来就更快了,看见洞口越来越大,李志远更加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