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父女离开长安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长安已经陷入了彻底的混乱,李傕、郭汜各自拥兵十数万,一个劫持了皇帝,一个劫持了朝廷官员,双方仍然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两军部下多半都是旧西凉军,将士们彼此之间不但熟悉,而且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表面上越是旗鼓相当,就越有可能重新走向和解。

贾诩渐渐地成为双方斗争的核心人物,他率先取得了皇帝的信任,而皇帝的意愿在洛阳。刘虞作为皇室宗正,已经不止一次修书告诉皇帝,洛阳的局势驱于平稳,而洛阳的城邦模式使整个关中地区成为了铁板一块,任谁都不敢轻易骚扰,这使皇帝对郑纶刮目相看。贾诩巧妙地利用一个非常适当的机会,向皇帝透露出他与郑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立即得到了皇帝非常优厚的待遇;同时,由于李傕过分迷信,渐渐地疏远了贾诩,这使贾诩不得不重新为自己的处境考虑。因此,选择最佳时机,把皇帝从李傕的手中救出,护送到洛阳,成为当务之急,皇帝的诏书则率先抵达洛阳。

没什么好犹豫的,郭嘉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太史慈驻扎在弘农的五千骑兵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接驾的第一梯队,立即开拔,打通函谷关和潼关。两处关隘都是长安旧军,太史慈奉皇命西进,不费吹灰之力便到了华阴驻扎,静观其变。

与此同时,关东的曹军却出现了频繁地调动:夏侯渊扼守虎牢,与荥阳的徐荣组成了一道异常坚固的联合防线;曹操亲自到了南阳,只留下曹仁、李典分守东郡、濮阳。曹操在赶走袁术之后,及时地把战略目光锁定地处荆州门户的南阳,并且以南阳为核心,稳固荆州北部以及豫州的势力,通过打击收编黄巾军残部的老办法,迅速扩充了军队和物资,俨然已经成为中原霸主。

南阳又称宛城,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以北;三面环山,南面开口,呈马蹄状的一个盆地,是当时最重要的都会型城市之一,人口众多,士民富庶。曹操利用南阳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城市基础,迅速建立起一个堪与洛阳匹敌的核心都市,并且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其意不言而喻,他当然也想迎接皇帝。然而之前错过了攻占洛阳的机会之后,曹操不得不从南阳迂回,从弘农以南的庐氏借道武关,靠近长安。

曹操是破虏军的死敌,曹军的动向时刻都在洛阳的监视下。此时的洛阳,几乎不用做任何动员,一旦曹操产生攻打弘农的意图,等待他的将是二十万弘农军民的全力抵抗。然而这样的短兵相接,显然不是郑纶所愿意见到的,华雄的三万精锐迅速进驻弘农,并且通知武关的张济,联手对抗曹操的进犯。

此时的张济却担当起了一个调停者的角色。按照贾诩的计划,必须使李、郭暂时停止争端,被劫持的皇帝和朝廷公卿大臣们才能得到一个安全妥善的喘息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再进行合理有效地逃亡。果然,张济的出现使李、郭的平衡出现了第三方制约,尤其是张绣手中的三千飞熊军给予双方的威慑力极为强大,李傕先受了皇帝封赏,做了个顺水人情给张济;郭汜见势,当下也放了朝臣,朝臣中以太尉杨彪与大司农朱隽为首,曾经不停地在李、郭两军之间斡旋,现在出现转机,当然不会错过。

杨彪、朱隽立即召集禁军旧部,护送皇帝一路向东,飞速到达渭南,与华阴相距不过数十里。太史慈收到消息,立即率五千精骑迎接,不料李傕、郭汜两军一会合,便知情况有变,竟合力一起追赶;张济隐隐察觉自己受了利用,左右为难,索性便让张绣引军退回武关。

小皇帝刘协为了能使自己顺利逃离长安,不惜敕命原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前往长安勤王救驾。这三人原本出身草莽,摇身一变成了将军,自然欢喜;然而他们的根据地河东早就被郑纶占据,彼此势同水火,当他们得知皇帝要去洛阳,立刻变卦。

李乐与太史慈几乎同时接到了皇帝,双方立即大打出手,太史慈亲自来战李乐,李乐军中猛地冲出一将,手持金醮斧,“同来接驾,何故如此?”

太史慈冷笑,“官岂与贼共事?!”

来将大怒,挥斧直取太史慈,太史慈挺枪便刺,二将交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

观战的皇帝车驾中,朱隽见两人均好武艺,不由劝道,“天子驾前,只有勤王,不分官贼。汝二人当并力抗敌才是。”

太史慈暗暗诧异,虚晃一枪,“阁下好手段!不知是何人部下?”

“某乃杨奉部将徐晃是也!”徐晃将大斧一挥,威风凛凛。

太史慈笑道,“原来你就是徐公明,难怪伯纯时常说起,果然真将军!”郑纶在太史慈出兵前特意提起过徐晃,此时这一交手,太史慈也是敬佩不已。

徐晃顿时也想了起来,“原来是郑将军部下,徐某冒失,多有得罪。”

二将这一相叙,李乐不喜,冲着杨奉冷笑,“杨将军,我们可是冲着你的面子来救驾的,你可知道我们与郑纶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杨奉原是李傕部下,李傕迷信神巫,轻慢属下。杨奉一怒之下,引本部人马脱离李傕,然而毕竟势力微薄,只得逃到冯翊郡;正巧白波帅众被赶出河东以后也暂据冯翊,双方立即结成了联盟。皇帝诏书一到,杨奉极力劝说李乐等人,一起赶来救援,只是没有想到郑纶已经派了太史慈在华阴等候。杨奉道,“我们是奉了诏书来的,那我们就是朝廷的队伍,有圣旨在,就算郑纶也奈何不了我们。再说,太史慈毕竟兵少,只要我们能接近皇帝,他们也得看我们的眼色,你说呢?”

李乐勉强哼了一声,“但愿如此。”

太史慈把皇帝的鸾驾接到自己军中,刘协喜出望外,立即敕封。不料太史慈只是淡然一笑,“郑将军不求功名利禄,陛下到了洛阳便知。”

刘协听了,更是高兴。

可是李乐等人一入见,立即纷纷索求官职。双方这一对比,高下立判。可是此时还未脱离李傕、郭汜的威胁,刘协对李乐的要求悉数答应,然而此时逃亡,并没有足够的金印紫绶来册封,李乐竟将刘协随身携带的玉佩、明珠索取当作信物,这还不算,李乐竭力要求刘协前往冯翊。

刘协断然拒绝,双方立刻陷入了僵持。

杨奉的军队只有千余人,而且很快地就被排斥到白波军军营之外,而白波军足有三万之众,杨奉的身份顿时变得无比尴尬,忙问徐晃,“李贼再三威逼天子,其心难测。我欲联郑而抗李,公明以为如何?”

徐晃道,“某与郑纶曾在洛阳相识,其人素有信义,可与之谋。”

杨奉大喜,立刻下了决心,“公明可与太史将军约定,今晚趁众贼不备,连夜退往潼关。”

徐晃点头,马上来找太史慈,把杨奉的意思一说,太史慈哈哈大笑,“好教公明知晓,某正欲寻将军一起走。”

当夜,杨奉保护刘协以及朝臣们退往潼关,徐晃、太史慈亲率骑兵断后;李乐得了消息,匆匆赶来,并让手下军士诈称是李傕、郭汜的人马。华山脚下、渭水之南,徐晃太史慈二将一齐杀出,李乐措手不及,早被徐晃一斧砍死,韩暹、胡才见势不妙,于阵前降了太史慈。

太史慈刚要收兵,猛地从西面杀来无数军马,正是李傕、郭汜的旗号。

徐晃道,“子义快去保护天子,这里就交给我了。”

太史慈知道徐晃想借助白波降军的势力来抵抗西凉兵,“公明小心,白波众贼多变,只稍阻追兵便可退回,我们潼关会合。”

徐晃应诺,提斧纵马拦住追兵,“徐公明在此,反贼快快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