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周长七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夕阳西下,照得天空与江水一片通红,秦川牵着匹白马缓缓入了襄阳古城。只望见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极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城内人来人往,店铺林集,四处都是叫卖声,一片繁华景气。

虽然正是乱世,可西南,中南地区还算太平。与独孤凤分手后,秦川便改走陆路。早几日在一个小镇上竟然遇见了马贩子。于是秦川便上前选马。挑来挑去见一匹瘦瘦白马不断向秦川眨眼,秦川上前后,那白马便用长长的马脸朝秦川身上亲昵的擦去。秦川认为它很有灵性,多半是匹被埋没的千里马,于是便买下它来。马贩子奸笑道:公子好眼光,堪比伯乐,正所谓老马识途,越上年纪越有灵性!秦川兴冲冲将白马牵到家客栈,饱饱喂了顿上等饲料,便试骑起来。不料白马吃饱喝足后,仍然不见发飚,跑得比驴子还慢三分。秦川加了几鞭,白马倔脾气上来了,干脆卧在路边,死活不走。秦川只好下马,将它牵回客栈,又疑心是饲料吃坏了,便招来伙计一问。伙计扳开马嘴一看,指着其牙齿告诉秦川,这匹马太老了,可谓马中之寿星,看它这一副老不死的德性,估计还有几年命。秦川才知道自己竟然买了匹马中的老油条,于是自我安慰:吃一亏长一智,以后就知道如何分辨马的年龄了。随后的日子,秦川骑着老马,悠哉悠哉上路。因为秦川没想好应该去哪儿,于是任凭老马载着他乱走。老马识途到的确不假,不几日,老马就带着秦川来到了襄阳。

秦川白衣白马,人又长得俊俏,自然引人注目。那些小姑娘们火辣辣的目光也就罢了,毕竟秦川已经渐渐习惯了,可是当一个肥胖的中年男子用变态的眼光打量秦川之时,秦川就觉得一阵恶心,恨不得将他那对老鼠眼给挖出来。那胖子一脸奸笑朝秦川走了过来,正要开口,秦川已经冷冷哼道:“滚回去!不想死的话,就别惹我!”

那胖子一脸惊恐,二话不说,竟然真的转身,身法极快,飞奔而去。秦川也大为意外,那胖子显然是个江湖高手,竟然被自己一句话就吓跑了。秦川心中一琢磨,便推测那家伙多半是安隆,不知道跑到襄阳来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之所以被自己一句话就打发走了,必然是因为将自己当成了石之轩。想到这里,秦川心中一片烦躁,侯希白与安隆还好说,毕竟是站在石之轩这边的,将来别的家伙要是也把自己当成石之轩,那自己就别想过逍遥日子了。

“公子,来一碗油茶吧!”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背着个沉重的大铜壶带着恳求的目光注视着秦川。

“好的,来一碗吧!”秦川见她面黄肌瘦,小小年纪就出来为生活打拼,大为怜悯。小女孩利落的倒了一碗给秦川。秦川接过一看,黄糊糊的,上面浮着葱、姜、花生,香味四溢,于是几口便喝掉了。又让小女孩再添上一碗。

“公子,多吃几碗吧!这油茶不但味道好,还可以暖胃、润肺、生热,可是我们襄阳一绝啊!”小女孩一边给秦川倒油茶一边打广告。

秦川微笑着又喝了几碗,然后掏出一小块金子,递给小女孩,说道:“不用找了!”

小女孩惊喜至极,生怕秦川反悔,接过金子,道谢一声,转身就跑。此时,街上几个小混混眼放金光,都盯上秦川了。秦川心道:不好,钱财不可外露。这下可被贼盯上了!秦川马上避开人群,找了家客栈投宿。进了房间,秦川赶紧将装金子的袋子,塞进内衣口袋,这口袋还是自己要独孤凤给缝上的,不过还是觉得不保险,于是琢磨良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了。

不多久,秦川又出现在街上。他一露面,后面立刻多了几个尾巴。秦川来到一个面摊,要了碗牛油面,尾巴们也跟着光顾了面摊,围着秦川坐下了。秦川心道:这些贼还真明目张胆啊!等下看我怎么玩死你们!秦川拿出袋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装满小金块的袋子,慢条斯理取出一块,扔给面摊老板,说道:“今天我请了,所有人的帐都记到我头上!”

面摊老板赔笑道:“多谢公子!就是把这里的东西都吃光也要不了这么多啊!”

那几个贼胚们也假惺惺向秦川道谢,眼睛却盯着秦川的钱袋放光。秦川将钱袋塞回怀中。这时,老板亲自端了碗热气蓬蓬的牛油面给秦川,又为秦川倒了碗黄酒,说道:“这是襄阳特产的‘茅庐春’,是当年诸葛孔明之夫人黄月英所酿。吃牛油面时,再喝上一碗襄樊黄酒,保管公子舒服似神仙!”

秦川吃到一半时,又拿出钱袋随手朝桌子上一放,向老板问道:“这里有好点的宅院卖吗?价钱不是问题。”

老板还没有回答,一个贼胚就伸手抢过钱袋转身就跑。他的同伙,高呼抓贼,却一个个慢腾腾起身,借机挡住秦川。秦川起身急了,一个踉跄,站稳再看之时,那贼已经跑不见了。他的同伙还假惺惺来安慰秦川。秦川哭丧着脸,失魂落魄喃喃道:“金子,我的金子!百两黄金,还有两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都没了!”

那些贼胚们顿时一个个兴高采烈,飞快散去,回贼窝里分赃。面摊老板小声告诉秦川道:“他们和贼是一伙的,都是汉水派的爪牙。”

秦川一脸苦相,回到客栈,进了房间后,却偷笑起来。原来他弄了两个袋子,一个装金子,一个装石子,被抢走的正是装石头的袋子。秦川心想:等你们分赃的时候,去狗咬狗,一嘴毛吧!动手的那个家伙必然被同伙认为是独吞,有得受了。秦川乐了一阵子,见天色已晚,便上床睡了。

次日一早,风和日丽,秦川用过早点,就开始骑着老马闲逛襄阳城。出了北门,只见滔滔汉水环绕,西边群山连绵,有羊祜山、凤凰山诸峰,此时没有环境污染,真可谓山清水秀。秦川兴致大发,吟道:“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突然后面传来声音:“好一个酸书生,不会丝毫武功,竟然也敢来襄阳撒野!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秦川掉转马头一看,是个高瘦俊逸的中年人,脸上泛着严厉阴森之色,令他的笑容透出一种冷酷残忍的意味。秦川心道:多半是昨天那些贼胚的头子。看起来是个狠角色,不过我有绝对防御,怕什么。秦川原本的性格是不喜欢多事的,但最近刚和独孤凤分手,心中正郁闷着,脾气自然也大些,可根本不在乎闹些麻烦出来。秦川也不下马,冷笑道:“你就是昨天那些狗贼的头子?人模狗样的,却不学好,你父母没教导你做人的道理吗?”

那人见秦川出口比他还嚣张,顿时大怒道:“找死!”然后飞身扑来。

秦川丝毫不惧,也不躲闪,反正任何攻击对自己都无效。忽然耳边一阵风声,一道银光擦着自己耳朵朝那人飞去。那人双手一合,夹住飞来的暗器,一眼看去,竟然是只银钗。一个甜美的声音响起:“钱城主,火气怎么这么大啊?落雁帮你去去火吧!”

秦川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衣美女风资绰约的站在老白马之后。她眉目如画,肌肤胜雪,气质极为高雅动人。河风吹过,她的秀发云裳贴体往后飘拂,更突显出她窈窕的身段和绝世的风姿,几使人疑为下凡的仙子。秦川心道:这必然就是美人军师沈落雁了,果然人如其名,确有沉鱼落雁的姿色,不过比起凤儿来,还是差远了。其实沈落雁姿色并不比独孤凤逊色,但情人眼中出西施,在秦川眼中,初恋情人自然是最美的。

那姓钱的家伙正是汉水派的龙头老大“双刀”钱独关,他见沈落雁朝自己出手,心中大惊,失声朝秦川问道:“你就是徐世绩?”

秦川冷冷道:“在下秦川,并非割股示义的徐世绩。”

钱独关望了望沈落雁,又望了望秦川,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一脸贱笑道:“呵呵,我明白了!秦公子,多有得罪,还望海涵。沈军师,在下不知这位风流倜傥的秦公子是你的相好,所以刚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

沈落雁娇笑道:“钱城主,你可误会了。这位秦川秦公子可是当今天下第一才子,鼎鼎大名的画圣,密公与瓦岗众将皆仰慕秦公子久已,只恨未能一见。没想到今日却让落雁先遇见了。有谁如果要得罪秦公子,便是与密公瓦岗军为敌。”

此时瓦岗军势力最大,是天下众义军公认的首领,沈落雁这话一出,让钱独关又惊又惧,悻悻然朝秦川请罪,然后立即离去。秦川上下打量沈落雁,心想:她如何会知道我的?李密那家伙会仰慕我?简直是无稽之谈!多半是侯希白那小子与她有一腿,因而把我给卖了。这只该死的小“猴”子!不过我曾经叫他为我四处宣扬画圣的名头,他告诉沈落雁也没错。

沈落雁笑道:“秦公子一定是在想,密公与我为何会知道秦公子的吧?”

秦川没好气的回答:“必然是侯希白那小子告诉你的。奇怪,你就算知道我的名声,也不应该能认出我啊?”

沈落雁娇笑道:“秦公子这么英俊风流的人物,落雁如果还认不出来,那岂不是瞎了眼吗?”说完拿出一幅画像递给秦川。秦川接过一看,正是自己的肖像画,上面有字云“恩师画圣秦川之像”落款处题着侯希白的名字。秦川心道:侯希白那小子见了美女,骨头就酥了,竟然把师傅的画像也拿着去送人,ft!这画像怎么感觉就象是遗像?

沈落雁又问道:“不知刚才秦公子提到世绩割股示义是怎么一回事啊?为何落雁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呢?”

“割股示义”是发生在徐世绩投靠李世民之后的事情。秦王李世民擒获王世充后,下令斩杀王世充及他的十余名将领,其中有单雄信。在瓦岗起义的时候,单雄信就与徐世绩交为挚友,曾盟为兄弟同生共死。徐世绩对李世民说:“雄信骁勇绝伦,我愿意除官赎他不死”。李世民说:“单雄信虽然骁勇,但轻易反复,留之无益。”徐世绩极力请求无用,涕泣着去见单雄信。单雄信轻蔑地说:“我早知道你一定不能办事。”徐世绩说:“我并不是怕死,可以与你一起死;但是,我以身许国,总不能做出两种选择。如果我也死去,谁来照管你的妻子儿女呢?”世绩说着,用刀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雄信吃了。世绩说:“这块肉随兄入土,权当我们不负昔日盟兄之情”。徐世绩说完这句话,放声大哭而去。此时的徐世绩与单雄信还在李密手下打工,事情还没有发生,沈落雁自然不可能听说过。

秦川心想:历史上的徐世绩徐懋公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不过在大唐里面,却萎得差点成了绿帽龟,如果不是徐子陵天生性冷淡的话。导师曾经说过,要修补一些破绽,不知道在这个空间里人物的才能是以大唐书上写的为主,还是以真实历史为主。这个讲义气的热血青年日后居然成了两面三刀,老而不死的老狐狸,武则天的上台,他可是居功至伟。可惜他死后,他的孙子,从小就被认为是祸胎的徐敬业,野心勃勃,借口讨伐武则天,自己却想乘机做皇帝,结果把徐家给败了,还把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给拖下水了。总的来说,徐世绩还是个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沈落雁嫁给他也算是嫁对了金龟婿。秦川一脸高深莫测,对沈落雁说道:“有些事情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的!”

沈落雁心中大为气恼,任何男人,不论敌我,即使不对她的姿色神魂颠倒,也对她的才智极为敬服。而这个秦川不但对她不假颜色,而且还很蔑视她的智慧。她心中虽怒,但神色却更加欢畅动人,娇声道:“秦公子,即使人家很笨,弄不明白,但还是想听听啊!”

秦川正处在失恋期,脑子和口舌都极为冲动,又加上刚才被钱独关破坏了兴致,于是口无遮拦道:“你日后嫁入徐家后,要好好管教一下孙子!你孙子里面有个祸胎,叫徐敬业,长大后会造反。他要造反也就罢了,千万别把人家骆宾王拖下水!”骆宾王(注释1)文采出众,诗文极有气势,是秦川相当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首气势惊人的易水送别诗便出自其手,与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诗可并列为最有气势的千古绝唱。

秦川这番话让智比诸葛的沈落雁也听得目瞪口呆。过了片刻,沈落雁回过神来,带着点讽刺,笑道:“如此说来,秦公子是活神仙了。就连人家孙子将来的事情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佩服佩服!”

秦川心道:倒,今天说话怎么这么口无遮拦。居然把未来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还不被人当成疯子怪物?他可不愿意在美女面前失面子,于是又装出神秘莫测的样子,说道:“在下对周文王的先天神卦颇有研究,要推测出五百年后的事情也并非难事。”

沈落雁心中半点也不信,却装出一副崇拜惊叹的神色,让秦川的虚荣心大大的满足了一把。秦川心情有些好转,下了马,得意洋洋问道:“落雁找我有何事?是不是让我给你画像?侯希白那小子已经得到我的真传了,只是还欠缺火候。”

沈落雁原本是来襄阳办事的,遇到秦川纯粹是巧合,而秦川却以为她是专门来找自己求画像的,心中不免得意。沈落雁见他正在兴头上,便也不道破,反赞叹道:“秦公子果然神机妙算,落雁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川从马鞍边上取出纸笔,仔细打量了沈落雁一番,然后大笔一挥,很快就将沈落雁画到纸上了。又自言自语道:“美人比花娇,再添几朵花好了!”于是又挥笔如飞,片刻就画完了。从动笔到画完,总共才用了不到半顿饭的时间,这让秦川心情更加愉快起来,自己的速画本领又有了大大的提高。他得意洋洋的将画递给沈落雁,说道:“如何?”

沈落雁接过画像(见沈落雁的形象设计)一看,惊喜异常,连连赞叹秦川的画技,这回到是出自真心实意。其实沈落雁一直为李密出谋划策,打天下,哪里会有闲工夫去找人作画?她之所以假借画像之名,经常接近侯希白,其实是为了套取情报。侯希白走南闯北,经常给各势力的权贵们画像,是个非常吃得开的人物。沈落雁最擅长从不经意的闲聊中套取情报,因此时常打着画像的名头找侯希白闲聊。侯希白见了美女,魂都丢了三分,自然将自己在其他地方的所见所闻都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卖弄,让沈落雁暗中总结出了不少非常有用的情报。由于深知侯希白一心追求逍遥,不想介入政治权利之间的纠纷,因此沈落雁也没有笼络侯希白来当瓦岗军的间谍,只是不动声色的暗中套取情报。早些时日,侯希白路过瓦岗寨,又去找沈落雁聊天。在谈话中,沈落雁很快知道了侯希白与独孤凤新拜了一个师傅,叫秦川。沈落雁察言观色,竟然发现侯希白对这个新拜的师傅极为崇拜,每次谈起秦川,时常在不经意中透露出崇拜景仰的神色。沈落雁非常震惊,能让多情公子侯希白如此景仰的人物必然不简单。天下第一才子和画圣的名头,令他必然与侯希白一样受欢迎,因为丝毫不会武功,很难引起别人戒心,又便于控制,正是个做间谍的好材料。而且他与独孤凤的师徒关系也大可利用,李密正日夜思索着如何对付王世充拿下洛阳,如果能挑动王世充与独孤阀的火拼,对李密可大有好处。沈落雁一番算计,便打定了无论无何都要笼络秦川的主意,因此找侯希白要了秦川的画像,带在身上。不料此次在襄阳竟然遇到秦川,沈落雁自然要好好把握机会。沈落雁原本只是拿画像当借口来结交侯希白,心中对画像并不怎么在意,可是看到秦川的神笔之后,一阵喜悦之情还是油然而生。

沈落雁最擅长察言观色,很快就摸透了秦川的脾气和喜好。她连连使用高明不露痕迹的奉承,将秦川弄得飘飘然,畅快淋漓。秦川原本是在象牙塔内长大的书呆子,虽说后来经历种种磨难,但社会经验还是极为浅嫩。在沈落雁有心算计下,很快就晕头转向,一下落网了。沈落雁邀请秦川去瓦岗寨做客,秦川也没有多想,就一口答应了。两人说走就走,一路上沈落雁不断暗示秦川,瓦岗军如何强大,李密如何英明不凡,日后必然成就大业。秦川早知道天下是李世民的,对沈落雁这些暗示都不置可否,一笑了之。两人走了一天,眼见天色渐晚,突然前面迎面走来一群人。为首之人身形雄伟,长发披肩,气质不凡,声音极为柔和的道:“李密率瓦岗诸将恭迎秦公子!”

秦川虽然心思单纯,但毕竟是后世之人,见李密亲自带人出迎自己,如此礼贤下士,心中也大疑:奇怪,李密为何会这么看重我?难道他知道我在这个空间是天下无敌的?连侯希白与凤儿都不知道我的底细,他又怎么可能知道?莫非他们要利用我来招揽侯希白,联络独孤阀?

注释1:下文转载自某BBS(骆宾王(619——687或626——684),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七岁时即景赋《咏鹅》诗,被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小官吏。

他七岁那年,一天,祖父的一位朋友远道来访。席间,祖父谈起教孙读书的乐趣,就把宾王在吟诗习文方面的灵悟表现,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客人听着,捋髯而笑,心里似乎不太相信。饭罢,祖父带宾王陪客人外出散步,领略农家幽静的田园风光。当他们走过村边的一口池塘时,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戏水。有的拍翅追逐,有的引颈高歌。白毛翻腾,清波荡漾,煞是好看。客人心里一动,就把小宾王拉到身边,指着塘中的景象,附耳对他说:“你能把白鹅戏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诗吗?”宾王听罢,向塘中凝视片刻,略一思索,就用清脆的童音大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18个字,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形象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白毛”、“红掌”,“绿水”、“清波”,于用词准确,对仗工致之中,又流露出童稚的天真浪漫。客人几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他一把把宾王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位神童!”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传遍遐迩,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骆宾王的父亲外出谋仕,经过几番拼搏,终于京试中式,被任命为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令。大约在10岁左右,骆宾王随母北上,寓居父亲的任所。

骆宾王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实施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同时还让儿子多方接触当地的学界名流,使他在广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通过这种多渠道、多层面的严格教育,加上骆宾王资质颖悟,学习刻苦,态度虚心,所以学业进步很快。在日后写的《上兖州崔长史启》中,骆宾王回顾自己在博昌学习的情事,详细谈到由于接受父亲的严格训导,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习非常专心,态度极为刻苦。所学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不仅有儒家的经典、诸子的学说、名家的诗赋,而且还涉及兵书、术数、方技、乃至三教九流的诸多学问。最终使自己成为“虽不能纵逸韵于霜皋,唳野致九天之响;而颇亦蓄余芬于露薄,垂薰有十步之芳”的著名学者。

总之,通过在博昌的多年苦读,骆宾王已经从一个江南神童,成长为一名齐鲁才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赋诗作文,得到当地学人的交口称赞。他在齐鲁大地的才子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佼佼者。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正当英年有为的父亲,突然病死任上。这时骆宾王年仅十七八岁,还缺乏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幸亏骆履元为官清正,做人刚直,深受当地父老乡绅的拥戴,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孤儿寡母料理丧事。接着骆宾王停学守孝,待到三年服阕,家计已十分艰难。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也为了自已的仕途前程,骆宾王决定上京赴试。期望春闱一搏,鹏程万里,然后辅君佐国,建功立业,以实现祖、父对自已的热切期望。

骆宾王入京应试,是在22岁那年的秋天。试前,他把家移居到兖州的瑕丘县,投靠父亲生前的好友韦明府(唐时称县令为明府),然后直奔长安。骆宾王对自己的学识颇为自负,以为春闱一博,即可雁塔题名,获取功名。他对科举场上的种种流弊,诸如请托、通关节、私荐、场外议定之类,不屑一顾。考试前后,人家忙忙碌碌进行院外活动,他却悠闲自得地饱览京、洛名胜。然而考试的结果,竟是名落孙山!这一下骆宾王慌了手脚,他第一次体味到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个人的前程、家庭生活的改善、父辈师长的热情期待,都成了泡影。下一步该怎么办?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辗转思忖之后,他决定南下义乌,向亲人求援。

在外流浪的游子,投入了久违的故乡怀抱,受到家人和亲友们热情地接待,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但这时母亲和年幼的弟弟正在远方翘首等待。他不能在故乡多作逗留,于是匆匆赶回瑕丘,和一家人团聚。此后他以更务实的态度潜心书海,闭门苦读,为迎接第二次试场拼搏作充分的准备。

几年以后,骆宾王终于在长安出仕了。这次谋仕的经过及其所担任的职务不清楚。从自传体长诗《畴昔篇》中所描述的生活境况来看,大约是权门幕僚之类。但仅仅过了几年,就遭人排挤,受到诬陷,罢去了官职。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骆宾王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幸好有人出来帮忙,推荐他到道王李元庆府中担任新的职务,才算摆脱了困境。

李元庆是唐高祖李渊的第16个儿子,唐太宗的异母弟,封道王,其时正任豫州刺史。他对骆宾王的学识十分赞赏,当宾王在他府中任职三年之后,特地下了一道手谕,要宾王“自叙所能”。目的是希望骆宾王自陈器识才情,要宾王“自叙所能”。目的是希望骆宾王自陈器识才情,作为任满提拔举荐的依据。这是唐初任用官员的普遍做法,但骆宾王认为这样做有自我吹嘘之嫌,会使虚夸浮饰之人乘机而入。所以回书李元庆,不愿奉命。骆宾王这样做,固然表现了他刚直的品质,但也违悖了李元庆的初衷。此后李元庆对此事不再过问,根据唐制在诸候王府中任职时间不能过长的规定,不入骆宾王就离开道王府。在官场混迹将近十年,目睹宦海中翻滚的污水浊浪,骆宾王对继续谋仕不再感兴趣。于是返回第二故乡兖州,决定过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他经常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悠游山水,饮酒赋诗,开头一阵,生活过得很舒坦,也创作了大量反映山水情趣的隐逸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济越来越拮据,最后到了“糟糠不赡,箪笥无资”的地步。一批要好的朋友,有的出外谋仕,有的改任他乡,使他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落寞起来。

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最后几年,由于生活艰难,加上母亲和自己身体都不好,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

生活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骆宾王只好改变初衷,重谋出仕,于是他给司列太常伯兼右相的刘祥道等一批朝廷大员写信,企求引荐。大约是由于他的文坛声誉,不就被举荐入朝对策。这年骆宾王已经49岁了,他白发满头,重上长安,开始了又一轮多灾多难的仕途生涯。

骆宾王风尘仆仆来到阔别十七八年的长安,经过对策考试,终于中式录用,被授予奉礼郎。品秩为从九品上,任务是朝廷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负责君臣版位的安排和各种祭器的摆设,以及仪式开始时做做赞导和主持鼓吹。让一员文坛宿将去做这样的工作,的确是才非所用。好在这时的骆宾王,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和齐鲁穷愁之后,心地已经平实多了。只要一家人的温饱能够解决,职位的高下并不在意。公事办完,和诗友切磋诗艺,hTtP://Www.QuANbEn-XiAoShUo.com

议论文章,生活过得倒还自在。

大约是诗文界有地位的朋友举荐,骆宾王担任奉礼郎不久,又兼任东台详正学士。后者是学术机构的职务,地位与影响比奉礼郎为高。

骆宾王的耿介刚直、嫉恶如仇的豪迈性格难免得罪权要,并遭群小的嫉恨。但任奉礼郎的第三年,又遭人排挤,被罢了官职。正当骆宾王进退维艰的时候,西北边境发生了战争,吐蕃大举寇边,占领了西域的的大片土地。朝廷派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进讨。于是骆宾王上诗给朝中掌管人事的大员,要求从军以自效。很快得到吏部同意,于当年七月离开长安,开始了穷沙极漠的军旅生涯。

薛仁贵孤军深入吐蕃腹地,结果全军覆没,只得议和而归。因而整个西北前线都笼罩着失败的阴云。骆宾王从军的动因虽由罢官引起,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激励着爱国的激情。他在《从军行》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大有投笔从戎去,马革裹尸还的英勇气概。在此时创作的别的一些诗歌中,也都表露了这种心声。但当他到了天山脚下的安西都护府之后,目睹将士低落的情绪塞外荒凉的自然景色,既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激烈战斗的刺激,他的心境也就渐渐地落寞起来。从军初期流溢出来的壮志豪情逐渐消退,最终只留下无尽的悲凉了。

虽然骆宾王立功边疆的理想没能实现,但军旅生活的亲身经历,使他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天山积雪、交河绝塞、戈壁流沙、边庭落日,加上戍楼烽火、野气狼烟,拌和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思和羁旅的感慨,凝铸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军旅诗歌,成为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声。

不久,骆宾王离开西域,随军入滇,参加姚州(今属云南)境内的平叛战斗。这场战争进行得很激烈,唐军在几天内就取得了胜利。主帅向朝廷报捷的几道文书都由骆宾王起草。战争结束,骆宾王跟随主将入朝献捷,得以和老母及家人小聚。因为他还在服役期中,不入即奉命入蜀。

骆宾王在四川担任的大约是军中的幕府书记之类,主要负责文字工作。高级将领和地方官佐都愿和他接近。蜀中山水,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向往,骆宾王尽情遨游各地的名胜古迹。峨眉山秀丽的风光,诸葛孔明的八阵图址,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以及司马相如的琴台,卓文君的酒肆,他都一一亲临光顾。所见所感,融入诗歌,掀起了他创作生涯中的又一**。

骆宾王在蜀中停留了两个整年,56岁那年的冬天,他返回长安,总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从军生涯。

骆宾王回到长安,吏部按绩考核,量功补过,授予他一个武功县主簿的职位。和十年前对策入选所授的奉礼郎,同属九品,仅增二阶。长年漂泊边庭,历尽艰辛,却落得这样的结果,心里难免耿耿。

就在武功主簿任上,骆宾王的著名长诗《帝京篇》写成,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不久,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是京县,品秩有所提高。这年底,母亲病故,骆宾王离职守孝。待三年服满,补授长安县主簿。几个月之后,他突然被提拔重用,担任御史台御史。这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位,是“纠举百僚,推鞠狱讼”的朝廷监察官。骆宾王以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态度治事,自然受到别人的忌恨。上任还不到半年时间,就以“赃罪”入狱。也就是说有人告的他在长安主薄任上有贪污行为。

骆宾王在狱中受尽折磨,知情人慑开诬陷者的**威,不敢为他伸冤。絷狱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诗赋,控诉司法的**,抒发内心的郁勃,表明自已的清白。最有名的有五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时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整首诗托物寄兴,借蝉自喻。蝉儿居高饮洁,品性高雅,但却受到秋风秋露无情地摧残,使它欲飞不能,欲响无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扯心裂肺的呼喊,喷身出骆宾王满腔愤怒,读之令人心神为之震憾。骆宾王在狱中关了将近两年,62岁那年的八月,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遇赦出狱,但没有官复原职。第二年夏天,把他谪贬到东南边远的临海(今属浙江台州),担任一名小小的县丞。

公元683年腊月,也就是骆宾王任职临海的第三年,高宗驾崩。来年一月,皇太子李显遵遗诏即位,改元嗣圣,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但武则天权欲极旺,野心很大。高宗在世时,她已经实际执掌朝柄几十年,她不愿把朝政大权交给儿子,就借故把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于别所。另立小儿子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资治通鉴-唐纪》)为了防止天下反对,武则天一方面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勋臣,另一方面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时大开告密之风。由是天下惶惶,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

骆宾王于这年春天因事进京,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心中颇感愤愤。他带着一腔郁郁之气离京南下,但没有再回临海。而是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

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英国公徐世绩的长孙,原为四川眉州刺史,拥有兵权,这时贬为柳州司马。因此他的祖父死后曾封扬州大都督,所以他没有去柳州赴任,而是跑到扬州,密谋起事。骆宾王在四川军中,大约就和徐敬业结识,所以徐就密召骆宾王参与。经过一番密商,制订出行动计划:确定以“拥戴庐陵王,匡复唐室”为号召;首先占领扬州城,作为起事根据地;徐敬业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为艺文令,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徐敬业等迅速占领扬州城,并把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传布各个州县,号召天下勤王。这篇檄文义正词严,气势磅礴,仿佛长虹凌空,迅雷震宇,深深地扣动读者的心弦。天下反武势力,莫不闻檄扼腕。人们奔走相告,闻风而动,“旬日间得胜兵十万”。

扬州起兵的最初形势很好,不仅很快集结军队十多万人,而且楚州率先响应,兵不血刃就拥有扬、楚两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润州,连朝廷内部也产生动摇。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政于皇帝。但徐敬业没有利用这有利形势,挥师西进,直逼京洛。而是想先巩固江南根据地,然后再经营中原。这就给武则天以足够的时间清除朝中的反对派,然后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夹击。徐敬业虽然奋力迎战,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前后历时仅三个月。

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有说被杀的,也有说逃亡的,还有说投江水而死的。综合各种史料考证,逃亡一说似较可信。因为武则天死后,朝廷曾令山东人郄云卿搜集骆宾王的诗文,并结集发行,作为对骆宾王匡扶唐室的褒扬。郄在文集序中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的话,想必有据。至于逃亡后的行踪,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灵隐为僧,月夜为宋之问续诗一说,流传最广。实际情况大约是脱逃以后,就隐姓埋名,在吴中一带流亡。隐匿几年之后,带着一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在70岁左右。

综观骆宾王的一生,其前进道路,有着两条明显不同的发展轨迹。作为一位作家,他前进的道路较为顺畅。从七岁咏鹅,到齐鲁亲闲居写下的大量隐逸诗,再到从军路上写的边塞诗,回长安后创作的以《帝京篇》为代表的长篇歌行,一直到扬州起兵写下的《讨武氏檄文》,成就和声誉直线上升,一浪高似一浪。在唐初人才济济的文坛上,技压群芳,稳居盟主的地位,成为“初唐四杰”之一,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作为一个官吏,政治上却处处遭受挫折,先是求仕不果,继而罢官长安。在兖州过了十多年穷困生活之后,再度入朝,不久又被免职。接着从军边塞,羁留蜀中,待再回京师,做的仍是和十处前一样的九品小官。后来突然得以提升,成为御史台侍御史,但不到半年,就被诬下狱。最后愤而走向武装反抗,迅即被狂飙淹没,以致身死何处,都成了历史悬案。这条道路发展得很不顺利,不仅荆棘丛生,坎坷泥泞,而且四周潜伏着毒蛇猛兽,稍不留意,就有被吞噬的危险。

但这两条道路,又是粘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交错前进的。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往往成反比形式表现出来。即政治上下沉的时候,文学上就呈上升态势。如早年宦途不遂,隐居齐鲁,就创作出大量描写闲情逸致、诗酒游冶为主题的隐逸诗,掀起了一生创作的第一个浪峰,博得了很高的声誉。第二次仕途波折,从军边塞,功业无成,心情寥落,但这期间写的军旅诗,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返回长安之后,政治上不被重用,十年不调,仍旧沉沦下僚,但却写出了《帝京篇》、《畴昔篇》等著名歌行,不仅名动京城,而且把这种艺术形式推向新的高峰。人狱以后,更以满腔悲愤,创作了《在狱咏蝉》、《萤火赋》等名篇,既为自己抒志辩诬,也为文坛增光添彩。扬州兵起,他以垂暮之年,杖策而从,虽兵败后逃亡荒野,最后客死他乡,不为人知。但他写下的那篇《讨武氏檄文》,却众口传诵,万古流唱。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道,成为中国骈文史上的双璧。这一沉一显的发展轨迹,表面看来,好像相互背向,实际却反映了骆宾王人品、文品和志行的高度统一。他以清正耿直之性气,怀经国安邦之抱负,力图政治上有所进取,但不为时用,并处处受到佞小的打击和排挤。有志难伸,于是郁积心头的不平之气,就通过诗文创作迸发出来。郁积越深,喷发力越强,而喷发出来的又全是思想珠玑,自然为大众所喜爱。这就是每当骆宾王政治地位下沉,而文学声誉却愈显的原因。

但人们对骆宾王的评价,往往把两者割裂开来。在骆宾王生活的当时,主流社会一些政治上和他对立的人,鉴于他文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无法否定,就采取文才肯定,人品否定的办法予以诋毁。说他“文才有余而器识不足”,属“浮躁浅露”之辈。《旧唐书》本传,就说他“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宋代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把骆宾王参加扬州起兵,称为“从逆”,属:“贼党”。骆宾王在“四杰”中的排名,起先称“骆卢王杨”和“卢骆杨王四才子”,大约也因为他参加扬州起兵的关系,最终成为“王杨卢骆”,殿居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