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公南巡,做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最高指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全国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高峰,作为沿海一线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滨海市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滨海市的总体布局都是南北狭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老城区已经成熟的工业布局让再开发的成本过高,正因为这种情况,东西部的开发成了重中之重。

3月中旬,位于崂山区中韩镇的滨海高科技工业园宣布成立,规划面积58.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产业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

其主要功能是利用市内现有的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发展内联型高新技术产业,并为各行业、大中型企业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园内设立了产业、高教、科研、旅游、生活5个功能区。

这个消息一经推出,前来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因为该园投入大,基础设施齐全,毗邻石老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建区条件良好,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广泛好评和关注。

而它超过老市区一半面积,建成后将改变滨海市城区狭长的局面,使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重心东移的战略规划成为现实。

进入六月,高科园的开发全面铺开,自3月宣布成立以来,高科园共接待了300多批起来洽谈项目的中外客商。签订工业、科技、旅游和包片开发的合同协议占地达8000多亩,其项目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高科园开发起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多,外资项目多。

高科园与滨海市以往的经济开发区不同,绝对不允许高污染的重工业进驻,而旅游这个独特的功能区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这些消息,如果对于一个普通的市民,或许不会太过关心,可是对于韩俊来说,却早就在笔记上窥得了些许门径,而这些日子以来,他所等待的,就是这个时机!因为他知道,过不了多久高科园的优惠政策就会正式出台,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收入全留!这是个什么概念?相对于崂山绿石的价格,这个政策瞬间就会让它从一个暴利行业变成一个更加暴利的行业。

崂山是滨海的特色,而崂山绿石则成了崂山的特色,有着这块金字招牌,韩俊想进高科园!本来,这些消息他早就从笔记里看到了。他之所以一开始选在崂山景区周围而不是高科园,全是因为刚刚起步的绿石博物馆立于崂山脚下才显得名正言顺,也更有利于它的发展。

加之韩俊当时认为绿石刚刚成名,也没有想到绿石博物馆一经开业,火爆的程度就大大出乎他的预料,经过在景区的一阵摸爬滚打,韩俊着实积累了不少经营上的经验和为数不少的资金,此时凭着博物馆现有的盈利能力,他绝对有把握立足于高科园的旅游功能区!

只是,唯一让韩俊不确定的是,要进驻高科园,都需要什么条件?虽然笔记上关于高科园的优惠政策和作用记载了不少,但对于进入高科园的条件却语焉不详,而韩俊对此更是一无所知,此时的绿石博物馆,到底有没有资格进驻呢?

坐在公交车上,随着车身轻微的摇晃,韩俊心里也跟着不住起伏,这是他第一次单独去找于书记,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他必须要试一试!不管需要什么条件,如果不合乎正常的手续,那就走走后门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捏了捏随身带着的相关资料,韩俊在心里仔细地组织着措辞。

而正在这时,“嗡嗡~”腰间传来了一阵酥麻的震动。

一个陌生的号码在呼机的显示屏上显现了出来,韩俊看到这个号码不由一阵疑惑,这不是家里抑或博物馆的电话,可知道自己呼机号的,没几个人啊?

……

1992年8月1号,滨海高科园正式开园,而市委的各个领导也为此忙的不可开交,不过基本上每天都会收到又与某外资企业签订开发协议的消息让每个人心里都是振奋,毕竟,在大发展的主导思想下,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

17号中午,市委刚刚开完了一次会议,简单的吃过了午饭,回到自己办公室的于书记接过秘书递过来的会议记录,仔细的翻阅着。这两天连续的开会和不断的走访让他有些疲惫,不过眼前的工作却是一点都不能放松的。

会议上,肯定了近期工作的同时,也指出了部分功能区发展缓慢的问题,而旅游区,则是其中之一。

虽然前段时间已经给国务院递呈了石老人风景区申请国家旅游度假区资格的申请书。对于它的顺利通过,市委领导班子都很有信心,不过在此之前的空白却不能不加以填补,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任谁都会喜欢去做的。可究竟要如何如何来做,则不得不加以细致的考虑。

放下手中的会议记录,于书记摘下眼镜,捏了捏有些酸胀的眼角。从新戴上眼镜的时候,正瞧见了办公桌上摆着的一方小巧的绿石,正是7月绿石博物馆开业时,韩俊送的那块。

“嘿!怎么把那小子给忘了?”于长胜微微一笑,那个少年的笑脸浮现在了眼前,想到钟建国临走之时拜托的事情,于长胜叫来了秘书,让他联系一下韩俊。

不过,于长胜也有自己的想法,毕竟绿石博物馆看起来不小,崂山绿石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可人员和经济实力都无法跟已经落户高科园的一众企业相比,还是个私营性质,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稍欠正规了些。而且,目前他们有没有能力在高科园重新开设一家场馆还是个问题。

“给他提个醒也好,看看这小子有没有眼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