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九年的河中局势,变幻莫测,神秘诡谲。

入了九月,大食人的突然撤离让河中胡人大惊失色。虽然不知道大食人为什么会在这时主动放弃嘴边的肥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西唐军重新入主河中已成必然。

故而,从碎叶川到白水城,起葛罗岭至铁门关,大大小小的城主国君都在暗中经营着自己的退路。高仙芝可不是一个易于哄弄的主,要想让这位安西大都护相信自己对天可汗的“赤胆忠心”就得拿出些诚意来。

面对河中诸国近乎倒戈的行为,石国正王特勒十分愤怒,扬言要好好教训一番这些软骨头。作为亲大食势力的代表,石国在河中有着巨大的利益,怎么能够容忍唐朝重新控制河中?不过,失去了大食人的支持,石国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大减,拔汗那国主阿悉兰达第一个跳了出来,指责特勒为虎作伥,荼毒百姓。之后石国副王俱车鼻师也拉出了一干班底,要将特勒刺杀于王宫中。

但刺杀之前走漏了风声,特勒大怒之下命军队全城戒严,准备彻查此事。顺义王俱车鼻师无奈之下只能率众避难拔汗那,特勒得到风声后率一万精兵急行军到拔汗那城下,向阿悉兰达要人。(注1)

阿悉兰达又岂是好说话的主,当即命令弓箭手以羽箭相迎。一轮攒射下来,十几名石国骑手当场暴毙。特勒大怒之际,下令攻打拔汗那城。

河中的胡国城邦不似中原般高大坚固,在轮番的冲击下瓦飘石坠,竟有着被石国踏平的风险。阿悉兰达见形势不妙,一面率众拼死抵抗,一面派遣心腹连夜出城突围,去往安西军中寻求援救。

高仙芝得到奏报后大怒,决定借此机会好好整顿一番河中。既然大食人已经逐渐撤出河中,他就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与心腹掌书记岑参商议一番后,高仙芝亲点了一万精兵,率疏勒兵马使李括、忠武将军李嗣业等一干心腹干将奔赴拔汗那城下,一番大战后,石国军队溃败。

高仙芝派疏勒兵马使李括追击,李括亲点三千轻骑连袭两百里,在距离俱战提不远处的一座山坳中,擒获石国正王特勒,归附军中复命。

接到噩耗的突骑施黄姓可汗移拔亲率两万骑兵来营救特勒。虽然突骑施的人数远远多于唐军,无奈他们早已在不断的内耗中丧失了原先勇猛的战力,只几个照面便被唐军大破。

突骑施移拔可汗救人不成,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高仙芝知移拔不臣之心久矣,正愁没有机会重夺碎叶,没想到这厮竟然送上门来!

两战唐军仅阵亡五百一十三人,伤八百余人,斩敌兵三千七百一十三人,俘虏七千余众。

这是一场大胜,一场宣告安西唐军重新收复河中的大胜!

自高宗朝之后,大唐的疆域舆图中又出现了河中诸胡等附属国!

他高仙芝将被封为郡王,与哥舒翰、安禄山其名!

此功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高仙芝自是大喜,在扶持副王俱车鼻师为石国主君后,亲率大军回至安西。

一时河中诸胡震动,一些摇摆不定的国主纷纷表示将效忠于大唐。擒贼先擒王,高仙芝这次的长途奔袭取得了极大的战略意义。

回到安西龟兹休整后不久,高仙芝便替荔非元礼、李嗣业等人写好了请功的奏报。但在决定回长安述职请功所携带的人选上,高仙芝一时犹豫不决。照理说,擒获石国正王特勒的是李括,理应由他随扈自己回长安述职请功。但若论资历,李嗣业却远高于此子。即便是官职稍低的白元光、荔非元礼等人都算是安西唐军的老油子,为了一个李括得罪了整个安西唐军的中坚实在有些不值。

朝廷对于回京述职的人数限额在五百人,边将限额三人。因此,除去自己,高仙芝所能携带的心腹干将只能有两人。最后,高仙芝还是决定与名声更加响亮的李嗣业一同进京,以安抚平复安西唐军中的暗涌波涛。

天宝九年十一月,五百人的护卫队正式从龟兹城启程,向长安开赴。

李括本竭力向高仙芝争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回长安与娘亲和阿甜、丽娘等人相见。无奈高仙芝最后还是为了更为实际的利益舍弃了自己。

少年当然有些失望,但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作为一个军人,李括当然不会置疏勒城的安危于不顾,稍稍慨叹一番后,便率众将奔赴疏勒,镇守边疆。

......

......

疏勒都督府内,李括遥遥望着东方,长长一叹。

“又是一个晚秋了,我突然很想念长安的槐花。”

见李括朝东凭栏远望,倪欣挪到身侧将一件玄青色的袍子罩到了李括的身上。

“天气寒了,身子要紧,别落了凉。”

不知从何时起,倪欣竟然会关心人了,这让李括有着些许的不适应。

“知道吗,在长安城,一到十月,整个朱雀大街上都会飘满槐花的香味,我最爱吃李福记饼铺的槐花酥饼。那时少不更事,竟是觉得人生若此无憾矣,现在想来,太是幼稚了。”

李括长叹一声,兀自摇头苦笑。

自己若是没有去陇右从军,若是没有远赴安西,怕现在也在长安呼吸着那酥软缠绵的气息吧?

那是一种极为美妙的气息,其中有槐花的清甜,有羊羹的鲜美,当然还有伊人那慑人魂魄的体香。

“死小七,快起床啦,本姑娘做了你最爱吃的煎蛋!”

阿甜空灵的笑声又在自己的耳畔响起,是啊,这份情,如何放得下,叫他如何放的下?

情之所至,一往而无悔,家是什么味道,如今的他还知道吗?

....................................................

注1:石国当时是双王制,正王是特勒,亲大食。副王一脉是俱车鼻师,曾被唐廷封为顺义王。

注2:李嗣业,中唐名将,擅使陌刀,曾参与安史之乱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