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卑到自信,从失败到成功,从渺小到伟大的光辉灿烂之路,这条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你相信自己并愿意改变自己,那么,就没有你走不通的路。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自卑不应该成为进取的阻力,相反,应成为发愤图强、走向成功的动力。

◎人生低谷可坚守

我们不仅要学会领略巅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还要学会享受深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低谷是人生的常态。也许,人生当中的低谷并不如巅峰那样耀武扬威、占尽风光,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坎坷、泥淖和密布的荆棘,但是,正因有了这些挫折和磨难的出现,才塑造了我们精彩的人生。

风生水起的房地产市场造就了很多建筑业精英,在建筑业这一行摸爬滚打多年,却依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凭良心盖房子,用信誉去说话的陈华亮,即使多花钱,也要用最好的材料,这样才能盖出质量一流的房子,而自己才能“吃得香,睡得好”。他后来入选为《中国建筑骄子》。

陈华亮出生在小蚌埠镇的一个普通农家,还是少年的他就暗自发誓一定要跳出农门,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这个农家男孩走上了高考之路。1980年高考落榜后,心有不甘的他迫于家庭的重负只得先在市郊一个建筑公司找了份工作。但是机会还是辗转地来到他的面前,1984年,蚌埠电大首次招收工民建专业的学生,这次他说什么也不能让机会再次溜走了。

22岁的陈华亮再次回到校园,在城里上学一天要花几毛钱的生活费。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课余时间他就在建筑工地上推小车、搬砖头,一分一毛地攒着钱。

毕业后,陈华亮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质检科,当上了一名技术质检员。那时去各个工地检查,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雪交加,技术人员得骑着自行车驮着检测仪器去工作。为了争取时间,混凝土浇铸、钢筋的检查及隐蔽验收就得在当天完成,打着手电筒忙活到深更半夜是家常便饭。那时,一个月上百元的收入已经足以让他在一群同龄人中“抬头挺胸”,这些收入逐渐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

可是在一段时间的安定后,陈华亮毅然选择了“跳槽”,1992年,他进入市第五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当上了项目承包人。从一名技术人员换上项目承包人的新身份,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一块砖、一根钢筋都牵涉着工程质量的优劣,陈华亮带着施工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在工地上奔忙。说起当年放弃稳定的饭碗选择“自己干”,陈华亮说:“不能只顾自己安逸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一个平台,让亲朋好友都富裕起来。而且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努力挑战自我,渴望着通过这个途径实现自身价值,对家庭和社会多做一些实事。”

18年弹指一挥间,陈华亮的施工队盖出了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蚌埠日报社业务楼、阳光水岸小区、沁雅凯旋城、金地苑1号楼(淮上投资大厦)、沁雅锦绣城、金奥华府等一批质量过硬的建筑工程。工地上,陈华亮把工人安全和工程质量看得一样重要,他说:“工程质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更是珍贵。”一位在陈华亮施工队里工作的安检员告诉记者:“只要一进工地,陈经理就会对我们反复强调安全问题,他常说‘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无小事’”。

“工人安全第一,工程质量更不能含糊,如果要我偷工减料,那我肯定吃不香,也睡不着,‘实实在在做人,脚踏实地做事’,是我的座右铭。”陈华亮说。正是凭借着这个“朴素”的信仰,他负责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工程称号。而他个人也是“荣光满满”,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安徽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首届全国优秀建造师等荣誉披挂在他的身上。2006年,他入选《中国建筑骄子》的项目经理,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这些年,不少当年一起盖大楼的人都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身家上千万,陈华亮却选择了坚守一条路。他说:“选对一条路不容易,我是做建筑出身的,这才是我的强项,我希望在建筑这个领域能做得更出色,走得更远,盖出让所有业主都满意的房子。”

永远不要错过人生的低谷,因为,只有一个穿越了生命低谷的人,才是苦难的征服者,而不是挫折的臣服者。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之树的伟大之处,不光体现在他蓬勃向上、蓊蓊郁郁的枝叶和树干上,还在于他埋头向下、孜孜以求的根须上。一个只懂得仰头而不懂得低头的人,是无法汲取生命的土壤所带给我们的宝贵营养的。

低谷处的崛起才是伟大的崛起。在我们生命的河道里,每个人都应该是一尾鱼,而不是像蝌蚪一样,一味地顺着安逸的水流而下,那样的生活虽然自在,却也时刻潜伏着被汹涌的溪水甩向岸边礁石的危险。真正倔犟的生命,应该是像逆流而上的鱼群一样,昂起头,一路顶水而上,那头顶上翻卷的浪花不就是最动人的诗章吗?那摇曳多姿的水草不也正在为我们鼓掌吗?在逆境里拥有一颗顺境的心,在逆流里怀抱着一颗顺流的憧憬,便没有人能阻挡你!

一颗没有在峡谷的溪水里洗礼过的心,我们不能说他不坚强,但他至少是不够坚韧的;一个没从低谷的丛林里走出的猎人,我们不能说他枪法不准,但他至少是不够勇敢的;一朵没有经过寒冬就绽放的花蕾,我们不能说它不够绚烂,但它至少是不够刚毅的;一粒没有被土壤和黑暗深埋过的麦子,我们不能说它不是粮食,但它至少不是种子!

4.点滴中培养自信不灭的信念之火

信念是成功的内在原动力,决定了信心和自信的努力方向和倾向,信心和自信分别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能力方面演绎和补充了信念。所以,对于既定的目标,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拥有信心,找到自信,从而使自己的信心更有力量、自己的信念更充实、自己的成功更有把握。

◎点滴中培养自信

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营养不良,差别只是程度不同。同样地,世界上信心不足的人也有三分之二,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营养不良,使人的身体无法正常发育;信心不足,则使人的才能无从发挥。生活中你要相信自己,你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心创造的。

信心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平静稳定的心理现象,更是一个人成就自己的资本。有信心的人,总是显得稳健安定、仪态优雅、从容机智;缺乏信心的人,则惶惑畏惧、优柔寡断。信心是精神生活的舵,它能维持我们生活的方向;信心是生活的存储器,它能使我们强壮有力,无坚不摧。

《艾子杂说》中讲到一则寓言: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

龙王说:“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说完,问青蛙:“你呢?你的住处如何?”

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沃沃,白石映天。”说完,青蛙又向龙王提出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

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

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青蛙在龙王面前,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龙宫固然美丽,青蛙居所也别具一格,可谓不卑不亢。只有心灵健全的人,才能切实地做到这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的人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去逢迎那些在某一点上比自己强的人,哪怕被逢迎者对自己傲慢无礼。这种“卑己而尊人”的行为着实不妥。自卑的人怎样建立自信心呢?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1)始终想着自己的长处。许多人在工作中,由于没有像别人那样聪明、漂亮或灵活,总感到低人一等。其实,那是因为没有发掘和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实际作为。如果认识了自己的自我价值、确立了自信,有了积极的自我形象感,就会积极进取,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那么伟大对我们而言仅仅是机会而已。

(2)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智者说:每一个人都拥有天上的一颗星,在这颗星星照亮的某个地方,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专属于你的工作。因而你必须百折不挠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时间、知识、才智、技巧,需要整个心力的成熟发展,不要因为看到别人似乎轻易取得成功而气馁。

(3)时刻想着自己能成功。不少人心中老是出现“糟糕,我又讲错话了”等内容的语句。无数个这样的信息每天在脑中闪现,就会削弱自我形象感。一个克服这种怯弱自责心理的良好方法就是想象。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在脑中“看”到你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脑中显现你充满信心地投身一项困难的挑战形象。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在心中呈现,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导你走向成功。这种成功的“白日梦”,是一个能确立成功的自我形象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

(4)不要为别人的期待活着。别人对自己的期望是一种信任的期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是,它有时会成为束缚你的桎梏。所以,你不要看到别人成功而对自己妄自菲薄,不要错把人家的期待作为自己沉重的精神包袱。能真正认识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凭你的知识与经验以及直觉去寻找你的位置,你有着属于你的成功,它在等待着你。

(5)多寻益友。最能增强你的良好自我形象感的途径是使你感到你的生活中充满着爱,这要通过你的努力去实现。向别人贡献你的爱,你会得到别人的爱。当然,要记住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要被别人吞没了自我。如果你忘记了自我,那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

自信是根魔棒,一旦你真正建立了自信,你将发现你整个人都会为之改观,气质会更优秀,能力会更增强。鲁迅先生说:“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要充分自信,平等待人。

◎不灭的信念之火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朋友这样说:我不行,我做不到,我的智商不如别人,我的能力不如别人,我的情商不高,我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我不擅长管理,我总是做不好销售,他是他,我是我,他能做到,但我就是做不到……这种信念的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在告诉自己:我不成功是有理由的,我不自信是有理由的,因为我比别人“缺斤少两”。

其实,活在这世间的人,除了极少数特别聪明的人(如爱因斯坦、达?芬奇、牛顿等)和极少数特别笨的人(如智商低于75分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在智商、情商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完全是因为人们在内心对于自我的认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