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的前提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你在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正是你过去种下的因所导致的。

1.自卑心理

——你会丧失许多自我发展的机会

脸庞是一个人心灵的晴雨表,是一个人内心消息的发布牌,是一个人的自我推荐信。一个人展示的是一张自信的脸还是一张自卑的脸,很大程度决定着他被成功欢迎,还是为失败所收容。自信走向成功,自卑通向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自卑是人生的慢性毒药,所以我们应该拥抱自信,拒绝自卑。

◎认识“自卑”

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会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主要表现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本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会认为“我不行”而放弃追求。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产生原因

(1)自我认识不足。

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从而过低地评价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出身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会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而感到自卑。这几年,由于这方面引起自卑的大学生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3)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自卑心理影响很重要。根据米德等人对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的研究,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她们每天劳动,掌握经济实权。男性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这种分工使该地区的男人有明显的自卑感。

(4)成长经历。

人的一生不能说漫长也不能说短暂,但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关键时期就那么几个,其中童年经历的影响尤深。心理科学的研究已证实,不少心理问题都可在早期生活中找到症结,自卑作为一种消极的心态也不例外。

(5)个人性格特点。

气质抑郁、性格内向者大都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消极后果有放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其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因而外界因素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往往要比对其他气质、性格类型者的影响大,故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大。而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的,在其上进心、自尊心受到压抑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激起更强烈的自尊。他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更大的干劲冲破压抑,努力拼出一条成功之路来。但有自卑心理的则正好相反,在经过一番努力后尚无效果,便会泄气,认为自己不行,于是变得自卑起来。他们会对社会产生恐惧感,无法正常地接触社会上的人。

◎克服自卑

(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自卑的人往往倾向于接受别人对他的低估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估评价。在与他人比较时,也多半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自然会产生自卑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有自卑心理的人,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要经常回忆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经过努力做成功了的事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成绩,以此激发自己的自信心,不要因为自己某些缺点的存在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2)善于自我满足,消除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任何挫折打击。一旦遭受挫折,就很容易意志消沉,增强自卑感。因此,凡事应不怀奢望,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生活、工作还是学习,目标都不要订得过高。这样,就容易达到目标,避免挫折的发生。

必须明白和做到:努力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每次取得的成功体验,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是十分有利于恢复自信心的。

(3)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

自卑的人心理防御机制多数是不健全的,自我评价认知系统多数偏低。因此,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视自我,要客观地分析环境与自身条件,这样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才可以发现人生处处是机会。

(4)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自卑的人多数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自卑者如能多参与社会交往,便能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丰富自己的生验。通过交往,可以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的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过交往,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2.羞怯心理

——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个因为羞怯心理而不敢展现自己的人必然会失去很多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因为羞怯心理而不善言辞的人也必然不会受到别人的重视,一个因为羞怯心理而畏首畏尾的人更不会取得成功。可见,羞怯已经成为人们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的一个最大的绊脚石!

◎认识“羞怯”

羞怯是羞涩胆怯的意思,主要表现为紧张、难为情、脸红和退缩。羞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有关资料表明,只有5%的成年人确信自己从未感到羞怯,大约80%的人认为自己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感到过明显的羞怯。

◎主要表现

羞怯者能出现明显的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脸红、思维混乱、语无伦次、举止失常等。紧张是羞怯的主要反应,而脸红是最常见的外部表现。当遇到权威人士或身居要职者、心中暗恋的异性或在大庭广众面前时,羞怯更易发生。从心理感受上讲,羞怯者强烈感到如果做错了事或者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别人一定都看在眼里。他们觉得别人都知道在某种场合如何应付,如何听懂别人的话,只有自己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个情境,好像连别人说话都听不懂了,想赶快逃离这里。

一些有“形象焦虑”的少男少女,特别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留下一个“光辉”形象,他们对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与异往时常紧张得手足无措、面部绯红,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产生原因

(1)气质性羞怯。

属于典型抑郁质的,神经比较敏感,对外界刺激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喜欢安静的环境以回避刺激。这种人一般说话低声细语,一言一行都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胆小怕事,见人就脸红,羞于交往。

(2)认识型羞怯,即由不正确的认识引起的怕羞。

这种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生怕自己的言行被别人否定,生怕自己的言行被别人耻笑,过分追求一种自我安全感。因此,当其置身于别人面前时,便产生过分的自我关注,一会儿想“是不是脸红了”,一会儿想“手放的位置合不合适”,一会儿想“腿站的姿势好不好看”“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怎么样”等,越是关注自己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越是不自在;越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自己的一言一行越是让人感到不自然。这么恶性循环下去,必然导致胆小怕羞、面红耳赤。有些人小的时候并不怕羞,在众人面前讲话、演讲都很自然,可是长大了以后反而变得胆小怕羞了,这种类型的怕羞多半是认识性的。

(3)挫折型羞怯。

这种人原本并不怕羞,多半性格开朗,交往积极主动,只是由于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某种挫折,而变得胆怯怕事,担心类似的挫折再度发生。比如,一次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讲砸了、唱歌唱砸了、办某件事办砸了等,都可能引起羞怯。

◎克服羞怯

(1)去除心理上的孤独感。

相信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真正的朋友,而且还应看到其他人也同样在寻找朋友,寻找依托与帮助。当你确信自己与他人处于同样位置的时候,你就会消除孤独,由不安走向坦然。

(2)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羞怯是内心不安的一种反映,它也是人的自卑感在作怪。自卑感的产生源于对自身盲目的否定,自卑感是自我意识的消极因素。羞怯者应认识到,人人都有其优势和长处,也有劣势和短处。那么不妨画一张表,标明自己的优缺点,牢记自己比他人优越的地方,确认自己是有才能的,然后便充满自信地去参加社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自卑心理便会逐渐消失。这样做实际上是自信心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别人承认自己,必须先得到自己的承认。不要对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太敏感、太介意,要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自问一下:“我真的不如人吗?”“我真的不能像他人那样交谈、处事吗?”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无须为此担心;如果真是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今后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进上即可。

(3)多参加社交活动。

千万不能采取回避态度,要在实践中掌握克服羞怯心理的有效方法。要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对待别人的问候或恭维,如何对陌生人说出开场白,学会如何让谈话继续下去或中止谈话。锻炼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本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多参加文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这样你会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消除羞怯心理。

3.孤僻心理

——享受自我而不愿参与群体活动

一个人有豁达、自信、开朗的性格更容易成功,拥有这样性格的人能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对待自己的事业。一个人如果经常被孤独感笼罩,会变得情绪抑郁、精神委靡、寂寞忧愁、寡言少语。由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会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与人交往,甚至做出一种清高孤傲、气势凌人的姿态,故意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就会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使自己陷入更强烈的不良情绪体验之中。

◎认识“孤僻”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现。孤僻常表现为独往独来、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凡事与己无关、漠不关心,一副自我禁锢的样子;如果与人交往,也会缺少热情和活力,显得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有时看上去似乎也较活跃,但常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仿佛有点儿神经质,因而别人都不愿主动与之交往。

◎主要表现

孤僻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自身不受别人理睬而不得不独处时,常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尊心受伤感,这时就会显得更加孤僻,从而不愿与人交往。

当与别人交往而当众受到讥讽、嘲笑、侮弄和指责时,常会产生神经过敏,以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这时就会闷声不响、郁郁寡欢,或者恼怒异常、撒手离去。

当遇到各种挫折时,常会产生虚弱感和自卑感而心灰意冷,这时就会自我孤立起来,闭门谢客,拒人于千里之外。

如果这些情景不明显或不存在,尽管时不时也会流露出孤僻的征兆,但一般未必有明显的自我感觉,即自己未必会意识到有孤僻人格表现缺陷。

◎产生原因

(1)幼年的创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