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变不惊,

灵活应对棘手之事

迂回表达,才能不碰钉子

应酬交际中,常常会有一些让人不便、不忍或者是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内容,让人感觉很棘手。如果你单刀直入的话,很容易得罪别人,从而让自己碰钉子。

这时候,你要将自己的“词锋”隐遁,或者是把自己的“棱角”磨圆一些,多绕几个圈子,好让语境软化一些,这样就可以让听者容易地接受。

这种绕圈子的说话方式说白了就是迂回表达。迂回表达就是不直接说出来。例如,一些直白的话,用委婉的方式说;老套的话,用创新的方式说;想要批评别人,先从赞扬开始。既然直接说出来可能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得罪别人;那么,何不用迂回的表达方式呢?

《战国策》里记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

从前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在南,他却向北,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你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小,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

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试想一下,如果季梁不采用迂回的表达方式,直接告诉魏王不要攻打赵,恐怕魏王就难以接受了,恐怕还可能治季梁的罪;如季梁不劝告魏王,又失为臣的本分。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时,幸好季梁懂得迂回表达,才顺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远行的人,会遇到很多困难,被高山挡住了去路,被石头绊住了脚,等等。当他们遇到这样的困难时能想办法解决,要么绕过去,要么另找一条路。迂回地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走曲线而不走直线。这样才能不碰钉子,如果不会绕弯子,直言直语地说,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当别人拒绝你的要求时,不妨采用“迂回”的方法,迂回绕开当时的话题,与对方巧妙周旋,然后再当机行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足球评论员黄健翔采访荷兰球星古力特。可交谈刚一开始对方就拒绝了他,谈话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呢?请看黄健翔是如何让谈话继续进行的:

古:“对不起,我不接受记者的采访。”

黄:“您误会了,我不是想采访您。”

古:“那么,你要做什么?”

黄:“我只是想向您祝福,您看我手中这摞信,都是喜欢您的球迷写给您的,这些信中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向您祝福。”

古:“中国球迷真让我感动。”

黄:“那么,我能不能代表中国球迷问您几个问题?”

古:“当然可以。”

黄健翔聪明地“迂回”,绕开了对方不愿触及的话题,以自己的诚恳争取和对方说话的机会,打动对方,转过了山路十八道弯,再回到起点,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意见不相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念。所以,当你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反对别人时,无论你的口气和神态怎样,对方都会觉得你没有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这样会使你在无形中多了一个不必要的麻烦。不会绕圈子很可能会使人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你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人脸上无光,威信扫地,矛盾、冲突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了。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

迂回表达,绕道而行;用比喻、影射的方法举例说明;说故事,讲寓言,用幽默及双关语开开玩笑;找出彼此的关系,攀亲带故,诸如老同学、老领导等等;采用游击战术,不正面冲突;拖延时间,爱理不理,静观其变……懂得了这些,再棘手的事情也不用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