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才会把头抬得老高。

应酬中,一个胸有城府的人是一个懂得低头的人,“直木遭伐,水满则溢”,低头是一种智慧,低头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要想出头,先要低头。“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一个不懂低头的人,往往是很容易被伤害的人。

有位商人年轻气盛,经常因为生意上的小事与竞争对手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摩擦不断,生意也就很不顺利,但是他却不肯轻易低头。

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时,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而来。进门的时候,依然高昂着头,结果狠狠地撞在了禅院的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一截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老禅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也正是我想告诉你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要出头得先低头,出头不要强出头。”

年轻的商人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益,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商场拼争的准则之一。商人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在商场上左右逢源,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商人。他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老禅师给年轻商人的教训,实际上就是“唯有低头,才能出头”。一个聪明的人懂得低头,“低头”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懦弱,低头的目的是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是为了把应酬中的摩擦降到最低,更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力量,这是处世的一种柔软,更是一种处世的心机。

很久以前,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有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精美的古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因为低下,而能纳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把自己的杯子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学会低头,才能不断汲取教训,才会让自己有所进步,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在应酬中处处受人喜爱。

应酬中,学会低头,也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小忍为大谋。学会低头,就能顺利地越过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低矮“门框”,免受无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