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

让你在应酬中如鱼得水

称呼别人要得体

应酬中,不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一见面总得打个招呼,打招呼就免不了要称呼对方。一个恰当得体的称呼,能够使人在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使对方有种亲切感和被对方重视的感觉,能够为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如果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满,甚至愤怒,使交往受阻或中断。

23岁的马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新员工,该公司的行政主任杨丽是一位不到30岁的女士,为人热情、直言快语,人缘很好。但让马磊感到疑惑的是,公司很多员工甚至是职务比她高、年龄比她大的人,都会喊她杨姐。马磊心想,她年龄也就二十几岁,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自己也没有叫别人哥姐的习惯,于是,从一开始就是叫她“杨丽”。马磊想,或许杨丽不会介意自己对她直呼其名吧。杨丽虽然对于马磊的直呼其名没有表现出什么,但却不像跟其他人那样热情。

中秋节,经理让马磊去申请礼品,用来客户公关。当马磊把申请单交给杨丽时,杨丽客气地说:“要提前两周申请,而且需要副总签字,现在肯定来不及了,下次早点来吧。”马磊悻悻地回去了,心里一肚子的气。转眼到了元旦,公司为每个员工准备了一份礼物,但因为礼物总是采购的较多,有的人就多领了一份。这次,马磊很客气地说:“杨丽,我能多领一份吗?谢谢啊!”杨丽冷漠地说:“可以是可以,不过你们部门很多人都多领了,礼物已经不多了,等其他部门领完后再说吧。”然后,就开始忙自己的工作了。

从上面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因为马磊不恰当的称呼,使得杨丽对他颇有微词,从而,在很多事情上,时不时地让他碰个软钉子。因此,称呼运用得好,可以拉近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好就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称呼可以反映出人与人心理关系的密切程度,很多人是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的。25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什么呢?孔老夫子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社会,要想秩序井然,要想运转良好,怎么称呼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别人说话,第一句往往就是称呼别人,称呼得恰当,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称呼得蹩脚,就可能让别人瞬间讨厌你!从此对你这个人再无好感。

当然,如果你称呼自己的亲密恋人是不需要花费那么多心思的,你可以喊“亲爱的”“宝贝”“甜心”“honey”等等,只要对方喜欢就好。可是,称呼其他人就要注意一下了。

要想称呼恰当得体,除了要把握人们的年龄、心理外,还要注意场合、习惯、身份和职业。如果在职场上,以对方的职务相称是最合适的。比如张总、王经理、李主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你最好在第一次见面前就做下功课,记住别人的职称和姓氏。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可以先礼貌地称呼一声“老师”,不过,第二次就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了!如果多次还记不得该如何恰当地称呼别人,你就只有被别人毙掉了。

以前不管男女老少都互相称呼“同志”,一句“同志”就能拉近双方的关系。可是现在,如果在一些一般场合也这样称呼别人,那就会让别人觉得别扭。有的人甚至反感,会觉得你非常虚伪,很可能弄巧成拙。就好像你贸然称呼一个女孩“小姐”一样,是一种不妥当的行为。一句“师傅”似乎很通用,也把人捧得高高的,但对于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这样的称呼会令她不高兴。如果明明知道对方是一位老师,你却叫他“师傅”,他也不会喜欢。如果对方年龄虽然比较大,但没有结婚,你贸然喊她“大嫂”,她不责备你才怪。

如果是朋友之间,直接喊名字就行了。记住,一般来说,不要连名带姓地喊,只喊名字会显得关系很密切,当然,也有些朋友会互相喊对方的昵称或者英名字。而“先生”和“女士”这两个称呼也比较安全,在很多场合都很合适。

称呼是交流的开始,影响着两个人能否继续交往下去。应酬中,如何恰当地称呼别人,是一件很值得重视的事情,如果称呼得体,你就会在第一时间赢得别人的好感,交往起来也就容易了。